基于共轭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与电子传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ihu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有机小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在发光二极管中的重要应用是作为有机发光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其中有机发光材料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核心,近年来在窄带隙的深红/近红外领域亟待开发;而电子传输材料在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中的应用研究十分有限,并且由于钙钛矿表面特有的卤素空位等缺陷造成的非辐射复合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使得具有界面钝化缺陷作用的电子传输材料在钙钛矿发光二极管中的开发更具迫切性。具有强吸电子能力的刚性受体与强给电子体的结合,已经被证明是开发高效的深红/近红外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发光材料的有效手段。在第二章工作中,刚性受体单元上引入吸电子基团氟(F),用以提高受体单元的吸电子能力,并与强电子给体吩噁嗪结合,开发出两个深红/近红外TADF发光材料11-氟-12-吩噁嗪-10-基-苯并[a,c]吩嗪-3,6-二腈(FBPCN-PXZ)和10-(6-氟-苯并[1,2,5]噻二唑-5-基)-10H-吩噁嗪(FBTZ-PXZ)。由于吸电子基团F的作用,FBPCN-PXZ和FBTZ-PXZ的单线态-三线态能隙(ΔEST)都很小,使得激子在外部能量的刺激下从三线态跃迁至单线态的可能性增大。而FBPCN-PXZ的受体吸电子能力高于FBTZ-PXZ,且表现出了较高的热稳定性。利用FBPCN-PXZ为客体发光材料制备出的器件实现了深红/近红外发光,在10 wt%掺杂浓度下发光波长最大可达677 nm,但器件效率有待提高。在第三章工作中,使用三种不同的刚性共轭受体单元苊并[1,2-b]喹喔啉-3,4-二腈(ANQDCN)、4,5,9,14-四氮杂苯并[b]三亚苯基-10,13-二腈(TBPhDCN)和二苯并[a,c]吩嗪-11,12-二腈(DBPzDCN),并与给体三苯胺(TPA)结合。其中,ANQDCN和TBPhDCN是基于已报道的苊并吡嗪(APDC)和吡嗪[2,3-f][1,10]菲咯啉-2,3-二腈(PPDC)受体通过延长共轭的方法进行设计,而由于DBPzDCN与TPA相接的分子已被报道,故在此基础上替换给体为刚性9,9-二甲基-9,10-二氢吖啶(DMAC)以对分子改性。化合物8,11-双-(4-二苯基氨基-苯基)-苊并[1,2-b]喹喔啉-3,4-二腈(TPA-ANQDCN)、3,6-双-(9,9-二甲基-9H-吖啶-10-基)-二苯并[a,c]吩嗪-11,12-二腈(DMAC-DBPzDCN)和3-[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基]-4,5,9,14-四氮杂苯并[b]三亚苯基-10,13-二腈(Da-(p)CNPPz)均具有很小的ΔEST,尤其是DMAC-DBPzDCN 的 ΔEST 几乎为 0。Da-(p)CNPPz 与 TPA-ANQDCN 有相似的吸收峰,但Da-(p)CNPPz表现出更强的电荷转移(CT)态吸收,说明Da-(p)CNPPz的受体TBPhDCN比TPA-ANQDCN的受体ANQDCN具有更强的吸电子能力。此外,实验分析结果表明,DMAC-DBPzDCN的刚性受体吸电子能力也要强于受体单元ANQDCN,且表现出高的热稳定性。以DMAC-DBPzDCN为客体发光材料的掺杂器件在5 wt%掺杂浓度下发光峰位于666 nm,器件效率接近10%,高于同掺杂浓度下已报道的分子3,6-双(4-(二苯基氨基)苯基)二苯并[a,c]吩嗪-11,12-二腈(DPA-Ph-DBPzDCN)。为提高电子传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以及实现其在钙钛矿界面的钝化作用,在第四章中,研制出分子4,4"-双(2-苯基-1H-苯并[d]咪唑-1-基)-1,1’:4’,1"-三苯基(BPBiTP)、1,4-双(4-(2-苯基-1H-苯并[[d]咪唑-1-基)苯基)萘(BPBiPN)、9,10-双(4-(2-苯基-1H-苯并[d]咪唑-1-基)苯基)蒽(BPBiPA),不同共轭程度的苯、萘、蒽中间核用以调节电子迁移率,端基二苯基苯并咪唑外侧N原子能与钙钛矿表面的铅离子配位形成界面钝化。其中,BPBiPA由于蒽核的双极性传输特性表现出好的电子注入与传输能力。基于BPBiPA电子传输材料的钙钛矿发光二极管最大外量子效率(EQE)高达19.7%。这项研究为提高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的效率和稳定性提供了新的策略。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癌(PCa)是世界范围内男性泌尿系统中最为常见的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男性人均寿命的延长,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相比于欧美国家,我国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较低而病死率较高,因此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虽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但它并不存在肿瘤特异性,导致PSA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并不高。在非肿瘤源性的多种情况下如:良性前列腺增生
学位
近年来,可穿戴电子设备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潜力越来越大,柔性压力传感器作为智能穿戴设备、人机交互等智能终端的信息输入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传统的柔性压力传感器需要持续的电能供给才能正常工作,这对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自驱动压力传感器可以在无需外部电能的条件下完成压力大小和频率的探测。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压力传感器以其材料来源广泛、易于制造等突出优势,引起了人们对摩擦电式
学位
酿造废水是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形成资源浪费。结合目前行业研究现状,该文对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产生的蒸馏冷却水、底锅水、发酵黄水以及蒸馏尾水资源回收利用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浓香型白酒酿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自从1987年首个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问世以来,OLEDs技术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与传统发光器件相比,OLEDs器件具有自发光、高响应速度、节能、视角广、高对比度和可制备柔性器件等优点。目前,OLEDs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应用,但由于价格偏高,尚未占领主流市场。现在OLEDs的应用大多基于磷光发光,所依赖的磷光材料成本高昂且污染极大。因此,基于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机
学位
近年来,纳米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纳米材料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其中,荧光硅纳米颗粒(silicon nanoparticles,SiNPs)由于优越的生物相容性、表面易修饰性和稳定的光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和疾病治疗。本篇论文探究了基于荧光硅纳米颗粒的细胞迁移抑制剂在肿瘤的抗新生血管形成治疗和抗肿瘤转移领域的应用。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简要阐述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
学位
随着工业化社会不断发展,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逐年增加,将二氧化碳进行资源化利用成为了当今世界的热门研究话题。在不同的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中,光热催化逆水煤气变换(RWGS)反应是解决能源和环境压力的非常有前景的解决方案,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光热催化逆水煤气变换(RWGS)反应仅依靠太阳光提供动力将温室气体CO2和可再生能源制取的绿色H2高效转化为重要化工原料CO。然而,
学位
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和CO2的过度排放引起了能源短缺、温室效应等一系列问题。利用太阳光和光催化材料将CO2转化为高价值产物,是解决能源短缺和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虽然光热催化CO2还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高效光热催化剂大多基于贵金属材料,其高额的价格限制了大规模工业应用。另一方面,现有非贵金属催化剂不能实现高效利用整个太阳光谱,导致光热转换效率较低。因此,寻找全太阳光谱强吸收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实
学位
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其中,荧光硅纳米颗粒(Silicon nanoparticles,SiNPs)凭借强而稳定的荧光性能、表面可修饰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论文构建了外泌体包被的多功能荧光硅纳米颗粒,可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淋巴结转移以及实现肿瘤的联合治疗。具体包括以下章节:第一章:首先,简要概述外泌体纳米递送系统的
学位
由于化石能源短缺和全球气候危机,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成为本世纪的重大课题。其中,将储量丰富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光伏技术获得广泛关注。由于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具有双载流子传输特性、高迁移率、宽吸收光谱、良好的缺陷耐受性和可溶液加工等优势,钙钛矿光伏在太阳能的开发中脱颖而出,其能量转换效率在近十年内迅猛增长,逐步逼近硅基太阳能电池性能,显示出巨大的商业化潜力。钙钛矿薄膜作为太阳能电池进行光电转换的功能
学位
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和经济的蓬勃发展,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作为检测有害气体的气体传感器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目前商业化的气体传感器主要以无机氧化物材料为灵敏层,其存在工作温度高、选择性差等缺点。有机半导体材料因其成本便宜、材料丰富、分子可设计、可室温工作、工艺简单等优势引起大家的重点关注。然而和传统无机气体传感器相比,有机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性能依然存在较大问题,同时其传感机理不清晰。本课题组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