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咏物赋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古时期的咏物赋为研究对象,考察中古咏物赋的界定、流变及其特征,并探讨咏物赋与咏物诗、与哲学思想、与绘画艺术的相互关系,从而落实中古咏物赋的历史地位,给出一个较为公允的评价。同时,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古咏物赋的梳理,探讨“物”在进入文学视野之后如何由陪衬角色逐渐成为了独立的审美客体,并力图对中古后期“形似”这一审美追求被发挥到极致的原因给予解释。全文包括以下几部分: 导论:简要明晰中古咏物赋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交代本文的论证重心。 第一章:在辨析古人认识、对比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概括和考察中古咏物赋。着力在咏物概念的溯源、咏物赋的界定以及中古咏物赋的分类三个方面,为进一步展开论证提供依据。 第二章:根据目前已经取得的成果安排研究重点,集中选择几个角度对中古咏物赋作提纲挈领式的分析。一方面以历史时代为段限,勾勒咏物赋的概况,突出不同时期内容题材的特色、变化,从而折射历史社会背景和文人心态对咏物赋发展所给予的力量。另一方面,打破历史意义的时段总结艺术形式特征,重点讨论写作惯例和物我关系两个问题。 第三章:比较中古咏物赋与咏物诗。唐前(包括唐)咏物诗的发展历程、中古咏物诗赋的共同选择、“形似”的意义与成因以及辨析“丧志而玩物”是本章的研讨重点。通过比较,发现中古咏物诗几乎有着和咏物赋相似的流变,一方面“物”在作品中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在中古后期趋于极致;另一方面不断强调“形似”的描摹,笔法越来越精细。而精描的手法、模仿的传统、集会的场合以及由此产生的同题共作都是支撑这种表现的因子,同时也是丧志而导致玩物的必然结果。 第四章:考察中古咏物赋与哲学思想、绘画艺术的关系。主要围绕儒、玄、释三家对“物”的态度及绘画艺术理论对文学“形似”审美追求的影响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结语:总结中古咏物赋的历史地位。反观后世对“形似”的批评,认为对“形似”的不断追求正暗合了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即中古后期“形似”的刻意追求实为文学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而追求“形似”以致中古后期达到极致,这样的一条轨迹一来归根于文学自身审美的自觉,是文学自然选择的结果;二来有赖于文学之外,诸如社会环境、哲学思想、绘画艺术的影响和推动。
其他文献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徐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独特的存在。他既是三四十年代别具特色的现代作家,又是五十年代相当重要的香港作家。徐訏是一个多产而全才的作家,他的小说总有一
以“家族”题材为描述对象的“家族小说”,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家族小说的创作进入一个高峰时期,对家族文学的研究也日益引起学界的关
通过对太钢工程3 000t·m塔吊基础处理的总结,介绍了复杂环境下大型塔吊基础处理的方法.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不像报纸、电视等媒体具有真实的形态,而是以语言魅力来打动听众。因此,一档广播节目的好坏,根本上取决于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使用
在镦粗工艺理论方面 ,提出了圆柱体镦粗的刚塑性力学模型的拉应力理论和静水应力力学模型的切应力理论 ,设计了锥形板镦粗的新工艺。在拔长工艺理论方面 :应用方柱体镦粗的两
周星驰演出的电影约50部,多次创造香港电影票房卖座记录,成为90年代香港喜剧电影的代表。有不少文章讨论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和“后现代主义”,本文另辟途径,通过作者论方
学位
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宋南渡後着名文人之一。与当世豪杰者多有往来。在当时与刘仙伦合称“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并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机理,从配合比设计、水泥选择、养护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