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g@C核壳材料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eeq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在近几年吸引了极大的注意力,而核壳结构的纳米材料可以将不同材料的优点集中到一种体系中,其应用和构建的必要性在生化领域尤为显著,在生物分子的固定和电化学信号的检测与放大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论文将纳米技术与生物电化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Ag@C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并将其应用于电极表面,制备了Ag@C/GC和Ag@C/HRP/ITO生物传感器,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初步研究。本论文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Ag@C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同时用SEM、TEM、 FTIR. EDS等手段对此材料进行表征,此种合成方法简单方便。实验结果证明合成的纳米材料为均匀圆形颗粒状的Ag@C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并且其表面含有多种功能基团。第二部分:将制备的Ag@C核壳结构纳米材料应用于电极表面,制备Ag@C/GC生物传感器。Ag@C/GC电极能够快速灵敏的检测色氨酸,线性范围为1.0×10-7—1.0×10-4mol/L (R=0.998),检测限为4.0×10-8mol/L,而且该传感器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结果表明Ag@C/GC生物传感器对色氨酸有良好的电化学信号,这应该与碳壳表面丰富的功能团以及纳米Ag核增强了电子转移速率有关。第三部分:将制备的Ag@C核壳结构纳米材料应用于电极表面,制备Ag@C/HRP/ITO生物传感器。Ag@C/HRP/ITO生物传感器对H2O2有着良好的响应,也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线性范围为5.0×10-7—1.4×10-4mol/L(R=0.998),检测限为0.2μm,响应时间小于3S,Km=37.5μM。由实验结果可知Ag@C/HRP/ITO生物传感器实现了HRP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且制备方法简单无需特殊的成膜剂,显示了Ag@C纳米粒子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在酶固定领域的广阔的应用前景。总之,Ag@C是一个潜在的电极修饰纳米复合材料,可以为研究生物分子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也有望用于酶的固定。
其他文献
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锰锂(LiMnxFe1-xPO4)是一种锂离子正极材料,它具有比 LiFePO4更高的比能量,更高的充放电平台以及更好的导电性。其理论容量为170mAh/g,充放电过程中在4V和3.5V
本刊讯近日,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观赏植物资源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组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发表了秋海棠新种文章《Begon
水墨静物写生课程教学方案课程名称:水墨静物任课教师:刘进安学时:120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现代水墨画创作研究教学目标:通过水墨静物的教学,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能够在探
醋酸作为一种应用广泛,及其重要的化学工业品,具有数种优劣不同的合成工艺,其中甲醇羰基化法优势最为明显,应用最为广泛。均相催化甲醇羰基化法具有较高甲醇转化率和醋酸选择性,但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在气体吸附、荧光传感、非线性光学、催化反应、磁性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合理设计有机构筑单元与金属中心离子,合成得到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配位聚合物晶态材料,成为近年来化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本论文选择单、双和三酚氧基取代的柔性三羧酸配体为有机构筑单元,在溶剂热反应条件下与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离子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
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我们的学生不但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综合素质迎接各种挑战和竞争。而普通的学校教育病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信息网络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各个行业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动力,同时,由于网络媒体可以快速而精确的对图像、文字、音频等
摘 要  电视节目包装在当前精品节目的制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文字设计尤其是中文字体的方块字特征,又为电视节目包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为了将文字艺术更好地应用于节目包装,本文以电视节目包装目的、意义等为切入点,深入分析节目包装中文字设计的重要性及方法途径,旨在优化电视节目形式表现,提高电视节目整体包装艺术水平。  【关键词】设计原则;电视节目;文字;艺术设计  作为人们沟通与情感表达的重要工
微信作为新兴的社交工具,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它一方面具有传播正能量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让负能量找到了一条滋生病菌的捷径。因此,如何能够利用好并通过
We report a novel self-powered nanocomposite sensor composed of K0:5Na0:5Nb O3(KNN) nanoparticles(NPs) an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 The KNN NPs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