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学超材料的声场调控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学超材料是一种由亚波长单元结构(如卷曲空间结构、薄膜结构、赫姆赫兹谐振腔式结构等)以周期或者非周期的形式在三维空间中排列而成的人工结构。其中,厚度超薄的二维声学超材料被称为声学超表面。声学超材料可以通过调控各种等效声学参数(等效密度、等效体积模量等)来实现特殊的功能和现象,例如异常的反射和折射。本文以人工声表面波和声学超表面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等多个角度深入研究声学超材料和超表面对声波的调控,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全新功能的声学器件,并改善了部分现有声学器件的缺陷。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概括如下:1)将电磁波领域中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概念引入声学领域,并制备出厚度为亚波长的声栅。通过优化矩形槽单元结构的几何参数,实现了空间波向人工声表面波的高效率转化,同时维持人工声表面波沿声栅表面传输,该声栅工作带宽覆盖5500 Hz-6100 Hz。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制备了一个可以调控人工声表面波传输的双通带声滤波器。该声滤波器可以在5000 Hz-6296 Hz和7650 Hz-8775 Hz之间支持人工声表面波的传输,而在两个频段之间则抑制其传输。2)基于渐变折射率声学超材料,在二维波导中实现了不对称声传输。通过引入米字型单元结构,调整其几何尺寸使其满足折射率分布要求,同时在保证阻抗匹配的前提下,实现了空间波向表面波的高效率转化,并基于该模式转化的单向性,在波导内部放置两组相同的渐变折射率声学超材料,最终实现了设计目标。同时基于表面波的传播特性,通过调节两组声学超材料的折射率,分别设计了声隐身衣和声模式转换器。3)基于编码超表面的理论,设计并制备出具有漫反射效果的声扩散体。该声扩散体具有亚波长的厚度且仅有两种单元结构组成,可以在5800 Hz-6200 Hz的频率范围内实现将反射波能量在空间分散的效果。同时,该声扩散体的单元结构对声波的入射角度不敏感,可以将入射角小于60°的声波的反射波能量分散到空间其它方向上。4)设计了一个可编程的多功能声学超表面,该超表面可以通过一个电机阵列,实现单元结构的反射相位的实时调控。基于对编码进行卷积和加法运算的思想,利用超表面实现了半空间内波束的连续扫描、多波束的无损叠加,以及多波束独立连续调控的效果。最后设计了一个可编程三维声聚焦透镜,该透镜的焦点位置可以在透镜前方的空间内任意移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都有显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慢性疼痛患者伴有认知功能损伤。慢性疼痛患者的多项认知领域,包括注意力、学习记忆、信息处理速度和决策能力,均受到损害。有研究表明约2/3慢性疼痛患者表现出注意力中断、工作记忆过程受损。动物研究也证实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存在记忆损伤。尽管临床和动物研究均表明
高超声速气动加热问题是制约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的关键因素,减小气动加热和做好热防护设计成为实现飞行器长时间航行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为了揭示高超声速气固界面能量输运机理,并提出针对气动加热和热防护问题的高效解决方案,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碰撞理论研究了高超声速气固界面相互作用的机理和界面能量输运过程的调控方法。实验方面,本文研究了热防护材料中石墨在不同厚度下的热导率以及热导率的调控方法。具体如下
燃烧广泛存在于能源动力、航空航天、冶金和化工等领域。准确可靠的火焰温度监测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排放、保证生产安全。同时,火焰三维温度分布的准确测量既是燃烧过程机理研究的基础,也是燃烧装置设计的重要依据。基于火焰辐射光场成像的火焰温度场测量方法具有非侵入、响应时间短、系统简单、不需要信号发射装置等优点,获得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开展了基于光场层析成像的火焰三维温度场测量方法研究,为开发可靠的火
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纳加工技术的不断成熟,由光学微腔和机械振子组成的腔光机械系统在实验上取得显著的成果和突破。同时,随着人们对腔光机械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其在量子信息处理、光子器件、精密测量、新型激光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其特有的应用优势。因此,腔光机械系统在理论及实验上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中,基于腔量子电动力学的基础知识,我们研究了混合腔光机械系统中的光学非线性特性,并基
超表面通过局域微结构的精细设计,可以获得天然材料无法具备的独特电磁性能。基于超表面灵活自由的结构设计和电磁调控能力,本文围绕涡旋波束和高定向波束的生成及其极化控制,展开了一系列应用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贡献如下:(1)基于各向异性超表面实现了点源激励下线极化球面波转变为任意极化的涡旋波。通过改变正交线极化波初始相位差,可以实现对出射波的极化状态控制,并通过对不同空间传播路径上的相位差异进行补偿,最终
超材料是一种亚波长尺度下可人为设计的电磁结构,通常具有周期或非周期的排列形式。早期超材料研究的广泛流行起源于其带来的新奇电磁特性,如零折射率、负折射率、负的相对磁导率等。这些自然材料不具备的特殊特性引发了国际上关于超材料众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如吸波器、隐身与幻觉设备、异常反射及异常折射等新颖电磁现象与装置。不同于早期复杂的三维结构,超表面作为超材料的二维形式,凭借其低剖面、低损耗、易加工等优势
“体式”是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家对艺术门类、类型、体裁、风格等涉及体制与样式问题的总体概括。本文以史为线索,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的体式问题。中国古代艺术体式有其独特的形式构成与理论表达方式。本文针对艺术体式理论的论述是以四个结构层次为划分依据,从五个理论维度进行阐述。四个结构层次分别是艺术门类、艺术类型、艺术体裁以及从体基础上延伸出来的风格;五个阐释维度分别是物质媒介与艺术语言、形制规范、名家样式、地域风
元大都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建设研究的重要对象,它以其自身特有的蒙古游牧文化结合中国传统规划方法,不仅创造了独特的空间格局,而且它的规划、建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明代都城,同时奠定了北京的城市空间结构。本论文利用计量史学界对元尺长度的研究成果以及古代地亩划分模式、基于北京城道路空间格局,通过尺度还原和史料释读分别还原出东西15里、南北16里、钟、鼓楼和宫城位于元大都中轴线和东西向大街交点上的
当今社会,艺术与传播的关系日趋密切,建设艺术传播学已成现实之需,这就意味着寻找与艺术传播研究相关的思想资源将成为必然之需。杜威论著当中包含大量关于艺术传播问题方面的真知灼见。美国社会“庞大”物质基础与“贫乏”精神建筑之间的“分裂”,人类交流的“阻滞”,社会发展当中共同体的消失是杜威思考艺术传播问题,孕育艺术传播思想的逻辑前提。杜威以克服上述问题为基点展开理论思考,从而发展出独特的艺术传播思想。学界
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是未来智能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传统的无线通信通常是模型驱动的,其相应的系统设计由领域知识导出。对于数学模型不准确或难以建模描述的场景下的优化问题,和本身属于非凸或非确定性多项式难度(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 hard,NP-hard)的优化问题,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通常需要牺牲最优性来换取可解性。另一方面,基于深度学习的研究方法是数据驱动的,通过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