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的管理和临床分析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_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供受者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造血重建、HBV再激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预后转归等影响,旨在分析供者和/或受者HBV感染条件下AA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并探讨AA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的管理方法。
  材料与方法:
  2012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移植例数共279例,剔除其中因非死亡因素未对乙肝免疫标记物进行监测或追踪少于3个月的9例,270例纳入本次研究。对所有供受者移植前检测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对于有HBV感染者均检测HBV-DNA并作相应处理;移植后定期复查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及肝功能,对于移植前供受者有HBV感染者定期监测HBV-DNA。
  根据所有供受者移植前乙肝标记物情况分成3组,观察患者移植后血细胞植入时间、乙肝免疫标记物变化情况、HBV-DNA水平、GVHD发生率及生存状态等,相关资料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70例行allo-HSCT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6.8(0.1-79)月,共40例患者死亡,5年OS为85.5±2.2%。
  270例AA患者中移植前HBsAg+30例,HBsAg-/HBcAb+137例,HBV总感染率61.85%;198例亲缘供者中HBsAg+14例,HBsAg-/HBcAb+84例,HBV总感染率为49.49%。无关供者已排除HBsAg+患者,72例无关供者中HBsAg-/HBcAb+11例,占15.28%。移植后共有14例患者出现HBV再激活,总再激活率为8.38%,再激活的中位时间为12.5(3.6-42.3)月;其中4例为移植前HBsAg+患者(再激活率为13.33%),9例为移植前HBsAg-/HBcAb+患者(再激活率为6.57%)。
  组1:供者或受者HBsAg+
  该组3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0.2(0.3-79)月,共有8人死亡,该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0S)为76.6±7.3%。该组共有5例患者出现HBV再激活,再激活率为14.3%,再激活的中位时间为7.4(3.6-42.3)月。
  组2:供者与受者均HBsAg-,且至少其中一方HBcAb+
  该组15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9.1(0.1-79)月,共有25人死亡,该组患者5年0S为81.7±3.5%。该组共有9例出现HBV再激活,再激活率为5.7%,再激活的中位时间为12.8(6.5-27.5)月。
  组3:供者与受者均为HBsAg-/HBcAb-
  该组7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4.9(0.1-71.9)月,共有7人死亡,该组患者5年0S为90.5±3.4%。移植后无患者出现HBV激活。
  存活患者均实现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活中位时间为移植后d11(5-22),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为移植后d13(7-91)。3组患者的白细胞植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949,P=0.229)。3组患者的血小板植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690,P=0.260)。3组患者的aGVHD及cGVH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5.11,P=0.078及х2=2.23,P=0.328)。各组患者5年O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9)。
  结论:
  1.HBsAg+患者及既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sAg-/HBcAb+)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存在乙肝病毒再激活风险。
  2.供、受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绝对禁忌症,对移植后受者的血细胞植活、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及总体存活率等无影响。
  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管理,包括移植前筛查、必要时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移植后严密监测及出现HBV激活后积极治疗等。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会议
期刊
期刊
会议
期刊
学位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