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基于渝东南三所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的考察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on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民外出务工或经商的伴随物。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农村,进入城市寻求生存,我国农村传统稳定的家庭结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自身生活条件的限制和社会政策的约束,大部分农民工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家乡,由隔代的老人或者亲朋好友看管,这种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促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外出务工的父母与农村留守儿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长期隔离,改变了原有的家庭教育模式,使传统家庭教育的作用日渐式微。目前在我国农村至少有2000万的农村留,守儿童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这些儿童能否得到良好的家庭、学校及社会教育,能否建立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关系到未来农村人口素质的大事。   通过田野考察、个案调查与量质结合的方法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选取渝东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三所代表性学校,把学校的学生按照住校的农村留守儿童、非住校的农村留守儿童、住校的非农村留守儿童、非住校的非农村留守儿童,分为四组,并就其道德行为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发现在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非住校的非农村留守儿童表现较好,住校的农村留守儿童表现较差,非住校的农村留守儿童和住校的非农村留守儿童两者的表现差距不大,居于上面两组中间。另外,对非住校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分类,分为隔辈抚养组与亲戚朋友抚养组,通过分析发现,被隔辈抚养的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表现要优于被亲戚朋友抚养的农村留守儿童。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家庭教育缺失是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不佳的主要原因或者说是内因,同时学校教育中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不作为、社会大环境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工作关注的欠缺等都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在道德行为养成中出现的问题,应通过采取学校策略与外部保障双重途径进行解决。学校的实施策略应在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的教育方式、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校园文化四个方面努力创新。外部保障应包括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实现留守到非留守的转变;发展留守儿童社区教育,拓展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阵地;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营造健康的学习生活氛围;组织媒体大力宣传,营造全员参与的社会环境。
其他文献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理念是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教师的重要的教学任务,也是推动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发展的关键举措,因此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引起重视,使高中生得到良好
教育要求以及教育水平在新课标的推动下变得越来越高,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一项重要且艰巨的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为了让学生
学位
对于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绩效的考核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处于我国公务员队伍金字塔最底层的基层公务员,人数最多,直接与跟老百姓打交道,属于
本文通过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的探讨,以提高教学实效和学生的能力。历史课必须克服以讲为主的模式,倡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导学式教学模式,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指导,练习
隐形知识积累程度决定着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由于难以被清晰表达,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互动和亲身实践等活动中领会隐形知识,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本文通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并将污染防治纳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地形特征、工业
本试验在不同季节牧草生物量和营养品质变化较大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季节牦牛牧食行为及机体瘤胃微生物区系响应策略,旨在为提高牦牛的生产潜力及畜产品转化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数学对很多人来说是枯燥的、深奥的、抽象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不等于说就是难学的。有位数学名人曾说:"掌握数学
近年来,暴雨等极端灾害天气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城市管理带来挑战。城市内涝已经成为城市应急管理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2003年SARS处置的经验教训,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