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与丛枝菌根共生关系及共生参与磷转运蛋白TaPT29--6A基因功能的分析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sha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缺乏是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丛枝菌根作为最古老、最普遍的有益共生真菌,可与约90%的维管束植物形成共生体系,促进植物对多种矿质元素的吸收,尤其是磷。为探明小麦与丛枝菌根的共生关系以及挖掘参与菌根共生的磷转运蛋白,本研究首先建立了小麦在不同磷浓度下与丛枝菌根的共生体系,并进行RNA-seq测序分析;其次,对小麦PHT1家族成员进行表达模式分析,获得了4个丛枝菌根诱导的PHT1新基因;最后,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和酵母双杂交技术对TaPT29-6A基因功能进行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本研究在高磷和低磷条件下建立了小麦与丛枝菌根的共生体系,对不同处理的12个样品(高磷条件下共生:Ta_HPFM,低磷条件下共生:Ta_LPFM,高磷条件不共生:Ta_HPCK,低磷条件下不共生:Ta_LPCK,每个处理3个重复)进行RNA-seq测序,测序数据分析显示Ta_HPFM vs.Ta_HPCK和Ta_LPFM vs.Ta_LPCK组合分别有960个(其中959个基因上调,1基因下调)和744个(全部上调)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均参与了基础代谢、次生代谢产物以及矿质营养吸收等相关通路;发现9个PHT1蛋白受丛枝菌根诱导上调表达,表明部分小麦PHT1蛋白参与了小麦与丛枝菌根的共生。
  2.本研究鉴定出35个PHT1家族成员,对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35个基因分别聚在5个进化支上,有多个新基因与小麦和其他物种已知丛枝菌根诱导的PHT1基因聚在同一分支上;序列分析表明,小麦PHT1基因家族有11种基序结构和5种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均含有PHT1蛋白的标志性结构基序;染色体定位及基因复制模式分析结果表明,34个小麦PHT1基因不均匀分布在13条染色体上,复制模式分析表明,小麦PHT1基因家族主要通过片段重复和串联重复事件进行扩增。
  3.磷高效小麦品种周麦26对摩西管柄囊霉和地表球囊霉的响应属于消极的共生反应,抑制了由根毛介导的直接磷吸收途径,降低了小麦磷含量;3个已知丛枝菌根诱导基因TaPht-myc、TaPT15-4B(TaPT11)和TaPT19-4D(TaPT10),以及4个新的丛枝菌根诱导基因(TaPT3-2D、TaPT11-4A、TaPT29-6A和TaPT31-7A)在丛枝菌根共生小麦的根系中显著上调表达;上述7个基因的表达量在不同病原菌侵染不同阶段有差异。TaPT29-6A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TaPT29-6A定位在质膜上;采用烟草脆裂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对TaPT29-6A基因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沉默TaPT29-6A提高了小麦植株的磷含量,并减少了小麦根系菌根定殖和丛枝的数量,增加了小麦对活体寄生、半活体寄生和腐生真菌感病性,说明该基因是菌根共生、磷吸收及免疫反应中的关键基因。
  4.本研究构建了低磷条件下与菌根共生的小麦根系酵母cDNA文库,并构建了TaPT29-6A基因的诱饵载体pGBKT7-TaPT29-6A,该基因在酵母中无毒性和自激活,以TaP T29-6A基因为诱饵,筛选低磷诱导的小麦根系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获得了TaPT29-6A的4个候选互作蛋白,分别是小麦PHT1家族其他成员和质体合成相关蛋白,推测PHT1蛋白可能以蛋白复合体的形式发挥功能。
  本研究结果可为小麦与丛枝菌根共生影响磷的吸收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丰富了小麦PHT1基因响应丛枝菌根的功能,同时也为提高小麦磷的吸收、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以通过改良植株形态来增加种植密度,进而提高群体光合效率为目标的耐密型玉米新品种选育,是当前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叶夹角是决定群体透光和受光姿态的重要指标,高密度逆境下的适宜叶夹角的玉米新品种,不仅提高群体光合效率,而且能够改善群体内的通风透气性进而提高抗逆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产量的提高。因此,克隆调控玉米叶夹角关键基因和解析叶夹角形成的分子机理,对玉米株型改良、培育耐密高产玉米新品种具
学位
基因组的稳定遗传决定着植物的正常生长和繁育,在内部(如DNA复制异常、细胞周期阻滞)和外部(如紫外线、电离辐射、化学诱变剂以及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等)多种逆境胁迫条件下,细胞DNA很容易受损,错误的遗传信息传递会产生基因突变,严重会导致不育甚至死亡。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s)作为组成DNA的基石,参与细胞中DNA合成、DNA重组及损伤修复活动,dNTPs的稳定供应是维持DNA保真性复制和
学位
江西是我国优质烟叶重要产区,主要植烟土壤为水稻土和紫色土,所产烟叶质量焦甜香突出、醇甜香明显,深受工业企业喜爱。但近年来由于大农业追求高产,化肥施用过度,引起植烟土壤质量退化、烟叶品质下降、香气量减弱等突出问题。因此,在此背景下,改良植烟土壤、提升烟叶香气量是提高江西烟叶质量的重要途径。生物炭是近年来研究的重要材料,据研究报道,土壤中施入生物炭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烟叶质量,但研究内容较为零碎,
学位
酸雨是近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它对人类健康、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森林和农作物等均有不利效应;尽管许多国家先后采取了酸雨防控政策和措施,酸雨问题还将长期存在;进一步研究酸雨特征及其形成的污染物来源时空演化对于酸雨相关研究的有效开展十分必要。大豆是人类食用植物油和禽畜高蛋白饲料的最大来源。酸雨对大豆生长有诸多不利影响,如抑制种子萌发、损伤叶片、抑制光合作用、损伤细包质膜、降低根瘤生长
学位
磷作为必需的大量元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土壤中能被植物所利用的磷却非常有限,因此研究植物的缺磷响应机制对培育磷高效利用作物具有重要意义。可变剪接作为转录后调控机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缺磷响应的调控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录调控,未见有从可变剪接角度进行的研究报道。SR蛋白是调控生物体内可变剪接过程的重要剪接因子,与植物的逆境响应过程有关。但到目前
学位
中国传统原药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Wolfiporia cocos的干燥菌核,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大宗药材,药用历史长且具有广泛而重要的药用价值。现代研究表明,茯苓的活性成分三萜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茯苓的研究也多集中在药用成分及药理功效等方面,转录组及分子水平研究较少。提高茯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和积累,选育高产三萜的茯苓菌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有性产孢条件的优化、单孢菌株的分离筛选等传统方法,
学位
在稳定作物产量基础上,提高农田水肥及光能资源的利用效率,始终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关注热点。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监测评价作物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是精准农业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以不同年度、地点、品种、灌水频次和氮肥处理等大田试验为依托,综合运用高光谱遥感技术、作物生理及资源效率测定以及现代数据分析方法等手段,着重分析了不同试验条件下小麦冠层光谱与生长效率指标之间的定量关
学位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选育优良的棉花品种是棉花生产的先决条件。在新疆优异生态环境下挖掘与棉花主要育种目标性状关联的优异等位变异及典型材料,对新疆及我国棉花育种意义重大。本项目以403份陆地棉品种资源为材料,通过多年多点对4个主要农艺性状(株高、始节高、始节位、果枝数)、6个产量相关性状(单株籽棉产量、衣分、单铃重、单株结铃数、子指、衣指)、5个纤维品质性状(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马克隆值、
学位
限制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环境安全问题,其中转基因水稻逃逸出农田生态系统后,能否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持续存在下去甚至进一步扩散,是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必须解决的环境安全问题之一。抗虫转基因水稻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适合度及转录组水平上的基因差异表达已有较多研究和报道,但是对其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适合度及其基因差异表达、蛋白互作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商业化潜力较大的转cry1Ab/c水稻华恢1号
学位
大豆作为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油脂来源,在全世界得到广泛种植。我国作为大豆的起源地,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在过去的引种和传播及不同生态环境适应过程中,不同地区的大豆资源形成不同的遗传背景。现今的大豆参考基因组Williams82为近代多个大豆材料的衍生后代材料,基因组来源复杂,并且单个材料的基因组信息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物种的遗传信息,包括结构变异等,因此在拟南芥、水稻和玉米等植物中,越来越多的同物种内不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