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KNV对三种鱼类的致病性、转录组及相关免疫基因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r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是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肿大细胞病毒属(Megalocytivirus)的代表种,是养殖鳜暴发流行病的主要病原,近年来给鳜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论文通过ISKNV对经济养殖鱼类鳜(Siniperca chuatsi)(高死亡率宿主)和两种鱼类模式生物斑马鱼(Danio rerio)(敏感宿主)、黑青斑河鲀(Tetraodon nigroviridis)(非致死宿主)的感染,从死亡率、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分析和免疫荧光分析四个角度对比分析了ISKNV对三种类宿主的感染特性。   本文根据ISKNV的全基因组序列设计筛选了ISKNV全基因组的124个ORF的荧光定量引物对。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利用这些引物检测了ISKNV病毒在鳜细胞MFF-1中不同感染时间段病毒基因的转录情况,并对表达情况进行了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分析。通过放线菌酮和阿菲迪霉素的药物抑制试验,确定了ISKNV的极早期、滞早期和晚期基因。还进一步研究了ISKNV在三种不同类型鱼类宿主活体内(脾脏)的表达谱。通过对ISKNV在鳜体外(鳜细胞)与体内(鳜脾脏)表达谱、对ISKNV在鳜、斑马鱼与黑青斑河鲀三种宿主体内的表达谱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发现这些表达谱之间存在着的差异,这些将有助于阐明病毒基因的功能。为研究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ISKNV的三种不同致死性宿主代表鳜、斑马鱼和黑青斑河鲀的212个免疫基因(其中鳜16个、斑马鱼122个和黑青斑河鲀74个)在ISKNV感染过程中转录水平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其中71个免疫基因被明显上调,其中33个基因的转录是首次被发现在病毒感染过程中有显著性上调。并发现三种鱼类宿主在Ⅰ-型和Ⅱ-型干扰素信号传导通路上的基因转录变化较大。   对黑青斑河鲀在ISKNV感染过程中的应激基因Ⅰ-型干扰素基因Tn-IFNΦ和黑青斑河鲀CRFb基因家族的3个应激基因Tn-CRFb2、Tn-CRFb3和Tn-CRFb4进行了研究。对Tn-CRFb2、Tn-CRFb3和Tn-CRFb4进行了在11个组织中进行组织分布研究,发现这3个基因在脾脏中都有最高的表达,在肌肉中都检测不到。果蝇细胞表达纯化的Tn-IFNΦ蛋白对ISKNV在鳜细胞中的增殖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Tn-IFNΦ蛋白在黑青斑河鲀活体内能上调部分脾脏免疫基因的转录。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Tn-IFNΦ与Tn-CRFb4相互作用。这表明Tn-CRFb4很可能是黑青斑河鲀中Ⅰ-型干扰素受体(含有两个亚基)中的一个亚基。这是首次发现Tn-IFNΦ能与Tn-CRFb4相互作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特殊的区域地理环境、极端灾害性天气及人类社会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山洪灾害已成为造成我国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也是当前防洪减灾工作研究的重点及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严重的影响着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了缓解城市生态环境压力急需合理配置城市生态用地。传统的空间布局选址模型没有充分考虑政府政策、方针的影响,其选址结果
湿地、森林、海洋被我们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美称,是处于陆地、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具有重要的水文和生态功能。但是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
近年来我国天气严重恶化,频繁出现雾霾等高污染环境天,目前国内由于技术所限,城市设置的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价格昂贵并且数量有限,目前官方发布的空气质量指数并不能代表大区域
学位
本文综合运用实验生态学、统计学及电镜技术与方法,探讨了大型褐藻-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早期发育对UV-B辐射增强及与其它环境因子交互作用的响应,为明确全球环境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