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融券是成熟资本市场必备的基础性交易制度。规范可控的信用交易能为市场提供自我纠正的手段,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我国于2010年启动融资融券交易,标志着国内证券市场做空机制的正式形成。经过数年发展,融资融券交易量不断攀升,其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也日益扩大。相较境外成熟资本市场,国内相应配套制度设计尚不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实行特殊的T+1交收制度,在此背景下,初衷良好的融资融券交易是否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学术界与实务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议,这也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我国融资融券机制与证券市场T+1交收制度相结合,利用期权思想、波动率建模、反事实路径等方法对制度不完善造成的融资融券失衡状况进行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并将机制错位导致的市场失衡与股票波动特质相结合,综合分析了 T+1交收制度下融资融券机制错位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1.在我国T+1交收制度下,融券者由于可以变相实现T+0交割,相对于融资者拥有提早行使的卖权,在不同的交易状态下,这种权利差异有变化,此为机制不平衡性,市场上行、波动率增大、利率下行等会放大机制失衡带来的弊端,而换手率、分红率对其影响则较复杂。同时,由于融资交易相较融券交易活跃,表现出多空不平衡性,其受到波动率、换手率的正向影响,利率的负向影响,涨跌幅对其影响则较复杂。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发现多空不平衡性在短期内将增大标的证券涨跌幅变动幅度,而长期则使其趋于收敛,总效应是增大标的证券涨跌幅变动幅度。2.对于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而言,相较T+0交收制度的H股市场,T+1交收制度下的A股市场收益率波动对市场走势变动的反应速度较慢,对自身的记忆效应较持久,风险收益比更大,且不具有明显杠杆效应,反映出T+1交收制度下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应对突发冲击的能力(特别是利空消息)较差。而在限制了融券当日回转交易后,融券者T+0无限循环做空策略失效,机制不平衡性降低,波动率亦显著降低,说明机制错位增大了市场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