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换位称谓”现象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ysshu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属称谓语作为汉语称谓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其在实际言语交际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换位称谓,此用法本仅适用于亲属成员间,然而随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也慢慢被不具有亲属关系的社会成员所使用,但其必须具备一个的基础前提和条件——社会成员间的深厚情感。亲属称谓语的换位称谓的产生受到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以及社会政策、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同时在话语交际运用中受到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情感、辈分、年龄的制约。亲属称谓语的换位称谓根据有无亲属关系分为亲属间换位称谓和社交中换位称谓两种情况,两者又根据换位称谓所站在的立场和角度分为直接换位称谓和间接换位称谓。其中亲属间换位称谓又细分为血亲、姻亲和配偶三小类。文章最后对换位称谓的语用特点和语用变体,及其社会、文化和心理语用功能进行了系统阐释。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亲属换位称谓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介绍了目前学术界对亲属称谓语中的从他称谓的研究成果,并对“亲属”、“称谓语”进行了界定,同时分析“换位称谓”相比“从他称谓”、“随称称谓”等的优势。第二章亲属间亲属称谓语的换位称谓,本章分为两大节:亲属间亲属称谓语的直接换位称谓和亲属间亲属称谓语的间接换位称谓。直接换位称谓语中又介绍了血缘和婚姻决定的直接换位称谓,其中血亲又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并都予以举例说明。第三章社交中亲属称谓语的换位称谓,分别举例分析和说明了社交中亲属称谓语的直接换位称谓和社交中亲属称谓语的间接换位称谓的各种情况。同时,本章指出了亲属称谓语在泛化为社交称谓语后可能出现的“虚称”、“实称”等特殊的换位称谓现象。第四章分别阐述了亲属间亲属称谓语的换位称谓和社交中亲属称谓语的换位称谓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原因,随后具体分析了“换位称谓”在实际话语交际中的制约因素:血亲和姻亲、辈分和年龄、话语交际权、以及换位思维。第五章亲属称谓语中换位称谓的语用研究,本章主要包括语用特征和语用功能。语用特征主要指明了亲属称谓语换位称谓的整体特征,并对亲属间和社交中各自的亲属称谓语的换位称谓语用特征进行了探讨。语用功能详细介绍了换位称谓的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心理功能三大语用功能。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行业的技术都进行了革新,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工业生产制造中,机械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机械设备的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的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焊接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tls,HIV)之后的终期疾病,其特征是机
二氢埃托啡是我国批准生产的第一个由我国研制成功的麻醉性高效镇痛药。作为镇痛药,已安全有效地在临床上使用了12a。近年来,它又被成功地用于阿片类戒毒的替代脱瘾。作为戒
日前,息县县委组织部、知工办联合县农业部门,设立了息县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台,开通了科技咨询服务专线电话“939”。县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水利渔业局、农科站等单位的专业
一般资料:106例患者中,男85例,女21例;年龄4~77岁,平均49岁。其中表现为便血42例,腹痛53例,腹泻64例,便秘12例,大便不规则9例,腹部包块2例。病史1~20余年,大部分病人有经药物治疗无效史,有5
摘 要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进行急诊透析的原因,以加强MCD患者的管理,提高生存率。方法:收集急诊透析3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216次急诊透析原因,急性左心衰179次,高血钾37次。结论:应重视MHD患者管理,充分透析,纠正贫血,控制血压和干体重,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期。  关键词 血透患者/急诊透析  doi:10.
资料与方法1996年1月~2008年7月收治粘连性肠梗阻180例,年龄18~79岁。阑尾切除术后66例,胃大切术后23例,胆囊切除术后39例,肠切除术后35例,子宫切除术后17例。随机分为3组。
一般资料:本组抽动-秽语综合征(TS)患儿18例均来自卫生院门诊,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4~16岁,平均9岁,病程1个月~2年,单一症状者12例,有2种以上症状者6例。其中眨眼13例,点头5例,耸肩4例,躯干
患者,女,17岁,学生。因烦躁、哭笑无常、双眼凝视4小时入院。该患2天前因发热、鼻塞、流涕在个体诊所静滴硫酸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0.8g,5%碳酸氢钠100ml,每日1次,静滴2天后患者在无
在中国近代,随着学校音乐教育的逐步展开,新式的音乐教学法也随之走进音乐教学者的眼界。但是,这种新式的音乐教学法并非最初就建立了一个较完整地系统,而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