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α-MSH-MC1R信号通路探讨茶多酚对UVA诱导黑色素生成的作用机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ngmmsn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紫外线(ultraviolet,UV)按照波长可分为UVA(320-400nm)、UVB(280-320nm)、UVC(100-280nm)3种,最后到达地面的UV主要是UVA和UVB。其中UVB可到达皮肤表皮的基底层,而UVA可穿透更深的皮肤,可到达真皮层。当皮肤长期暴露于UV下,UV可以通过对黑素细胞的直接作用以及刺激角质形成细胞释放黑素因子的间接作用促进皮肤黑色素生成。正常情况下,黑色素具有帮助皮肤吸收UV以及减轻光辐射对细胞DNA的直接损伤的功能,但其过速增长或分布不均会导致肤色不均、黄褐斑甚至皮肤癌等疾病,这对患者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都造成极大的困扰。因此,美白和祛斑一直以来都是皮肤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黑色素生成是一种复杂的合成过程,包括黑素细胞的增殖、黑色素的合成以及黑素小体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移。特别是前两个步骤在黑色素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当皮肤暴露在UV辐射下,角质形成细胞或黑素细胞会分泌各种重要的多肽、旁分泌细胞因子和自分泌细胞因子,在调节黑色素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多肽和细胞因子包括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α-MSH)及其受体黑素-1受体(melanocortin receptor 1,MC1R)、内皮素-1及其受体内皮素B受体、白细胞介素-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通路参与黑色素生成。其中α-MSH-MC1R通路的激活是UV引起的皮肤黑色素增加重要机制之一。MC1R主要在黑素细胞中表达,在调节哺乳动物皮肤和毛发颜色中起着关键作用。当受到UV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分泌的α-MSH与MC1R结合,激活黑色素生成通路,最终增加了微量邻苯二甲酸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的表达。MITF的激活可促进酪氨酸酶(tyrosinase)、酪氨酸酶相关蛋白酶(tyrosinase-related protein,TRP)1和2的合成,促进黑色素的合成。近年来,天然植物来源的抗氧化剂因其来源广泛、强大的抗氧化性等被广泛用于研究。有研究证明天然抗氧化剂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激活Nrf2信号通路,诱导下游抗氧化酶及II相代谢酶的转录和表达,继而抑制tyrosinase活性,直接或间接抑制黑色素的合成。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S)是黄酮类抗氧化剂,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辐射以及抗肿瘤等作用。TPS的成分中主要儿茶素为主,包括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表儿茶素(EC)。TPS作为抗氧化剂也能激活Nrf2等抗氧化应激信号通路,清除H202和ROS,增强SOD、GSH-Px等的活性,对黑色素的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已有少量研究证明TPS具有一定的抑制tyrosinase活性、减少黑色素生成作用,但目前没有文献报道TPS能否通过调控α-MSH-MC1R通路发挥抑制黑色素生成的作用,因此这是本实验的探究重点。在UV引起皮肤黑色素增加的机制中,α-MSH是关键因素,而阻断α-MSH-MC1R信号通路是减少黑色素的生成的重要环节。因此,本实验以TPS为实验对象,构建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uman immortalized keratinocytes,Ha Ca T)及人黑素细胞(Human epidermal melanocytes,HEM)为靶点,探讨TPS通过α-MSH-MC1R信号通路调控UVA引起黑色素增加的机制,从而为黑色素性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目的】1.探讨TPS对α-MSH-MC1R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及其在UVA诱导黑色素生成的机制;2.探讨TPS对UVA诱导HEM细胞黑色素生成的调控作用。【方法】1.不同浓度TPS分别作用于Ha Ca T细胞和HEM细胞24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筛选对细胞无毒性的TPS浓度。筛选UVA诱导HEM细胞黑色素生成的光照剂量,取生成黑色素效率最高的照射剂量作为后续光照方案。2.使用不同浓度的TPS、UVA以及α-MSH拮抗剂(Nonapeptide-1 acetate salt,N-1A)处理Ha Ca T细胞以及HEM细胞后,采用Na OH法检测HEM细胞的黑色素含量,左旋多巴(L-DOPA)为底物测定细胞内tyrosinase活性,ELISA检测Ha Ca T细胞和HEM细胞中α-MSH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HEM细胞中tyrosinase、MC1R、MITF、TRP-1、TRP-2等蛋白的表达。【结果】1.不同浓度TPS孵育Ha Ca T细胞和HEM细胞,CCK-8法检测显示,与对照组(0μg/m1)相比,5μg/m L、10μg/m L和15μg/m L TPS处理的Ha Ca T细胞和HEM细胞的相对生长率无明显变化(P均>0.05)。剂量为15 J/cm2的UVA处理HEM细胞生成的黑色素含量最高(P<0.05)。2.不同浓度的TPS(5μg/m L、10μg/m L和15μg/m LTPS)和15 J/cm2UVA处理HEM细胞和Ha Ca T细胞后,与对照组(0μg/m L TPS)相比,黑色素含量明显下降(P均<0.05),tyrosinase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均<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Ha Ca T细胞和HEM细胞中α-MSH含量中明显低于对照组(0μg/m L TPS)(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0μg/m L TPS)相比,HEM细胞中tyrosinase、MITF、TRP1、TRP2等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均<0.05)。3.与单一使用N-1A或15μg/m LTPS相比,同时使用两者处理HEM细胞的黑色素含量明显减低(P均<0.05),tyrosinase活性抑制更明显(P均<0.05);单独N-1A处理的15 J/cm2UVA辐照下HEM细胞和Ha Ca T细胞显示两种细胞α-MSH水平与未予N-1A处理的细胞无明显差异(P均>0.05),但同时使用N-1A和TPS处理细胞后,α-MSH水平出现明显降低(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1A处理HEM细胞后,可明显降低MC1R蛋白的表达(P<0.05),而TPS处理后MC1R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TPS可以通过α-MSH-MC1R信号通路抑制UVA诱导的黑色素生成。此外,TPS通过直接抑制α-MSH表达而不是下调MC1R蛋白水平来参与调控α-MSH-MC1R信号通路。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脓毒血症作为一种因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每年累及的人口多达数百万,总体表现出病死率高,预后差,经济负担重的特征,已经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和重视。母体妊娠期脓毒血症是孕产妇死亡的第三大病因。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感染源来自于泌尿生殖道,而妊娠期尿源性脓毒血症整体呈现出早期症状不明显、疾病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如果疾病早期出现漏诊并延误治疗时机,易迅速进展为脓毒
背景: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仍在逐年升高,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复发、转移是晚期宫颈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或肿瘤干细胞样细胞(cancer stem-like cells.CSLCs)是造成肿瘤复发、转移的根源。新近研究证明,miRNAs参与肿瘤干性的产生和维持。miR-148a-3p
学位
目的按照羟基磷灰石(HA):海藻酸钠(SA)=3.5:1的比例制备生物墨水,借助3D微挤压打印技术制备羟基磷灰石/海藻酸钠(HA/SA)支架,同时还在上述生物墨水中加入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柚皮苷(NG)打印出羟基磷灰石/海藻酸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HA/SA/CGRP)缓释支架及羟基磷灰石/海藻酸钠/柚皮苷(HA/SA/NG)缓释支架,评价以上三种新型载药缓释支架的表征及成骨性能。材料与
研究背景急诊就诊量增加以及急诊有限医疗资源供需的不平衡会导致了急诊拥挤,急诊拥挤会造成医疗。准确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一定程度上可以按照患者的病情更合理地安排有限的空间和医疗资源,缓解急诊拥挤。目前的我国急诊预检分诊体系的准确性仍有待提高。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机器学习能比基于分诊信息建立的单一模型展示出更高的预测能力。本研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以急诊患者预后为研究终点事件,构建和验证人工智能分诊模型。目的
背景机械通气是重症患者常用的生命支持手段,但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死率居高不下,这与患者自身病情危重程度有关,也与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缺乏早期预判有关。近年来提出的机械能(Mechanical Power,MP)可综合众多呼吸机参数并能在床旁计算,进一步研究证实,机械能可以全面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且与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率相关。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
学位
学位
胰肾联合移植是目前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标准方法,不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预期寿命,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虽然随着新型免疫诱导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临床使用,临床上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较前显著下降,但急性排斥反应仍是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因此,对排斥反应的早期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并没有可靠的血清学标志物来早期准确监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而移植物的组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