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给型融资约束纾解机制研究 ——基于农业担保、保险的视角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you2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考虑到农业生产经营长周期、高投入以及高风险的特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尽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资金融通存在客观的需求,但正规渠道的信贷申请往往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约束限制,融资需求满足程度较低。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对生产经营中的自然灾害和市场经营双重风险时,其所受到的融资约束会进一步加剧。纾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已然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了解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及特征;从信贷风险的视角,探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到供给型融资约束的主要成因;考察农业担保和农业保险对纾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约束的影响;在完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的同时,探讨发挥政府引导功能,融合政府、银行、担保、保险、主体等多方资源,构建纾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给型融资约束的可行路径。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给型融资约束为研究对象,从信贷风险管理的角度,沿着“现状描述—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应用建议”的脉络展开。具体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梳理,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约束问题的重要、融资需求的特征、融资约束的成困、解决路径及农业担保和保险在纾解融资约束中的作用等方面,归纳总结了已有研究的代表性观点,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目标、思路和方法。其次,在界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给型融资约束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将融资约束理论、信贷配给理论、农村金融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基础理论,运用上述理论所蕴含的经典模型,如信贷配给理论模型,刻画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到融资约束的原因和本质,推导出纾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约束的理论框架和农业担保、农业保险两个工具选择,作为本研究的方法论和分析基础。第三,基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企业三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相关银行涉农信贷从业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从风险认知角度,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风险环境及对融资约束的影响,进行了描述和分析。首先,面向全省88个农业县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融资约束问题的问卷调查,将回收的1150份有效问卷作为样本数据来源,对样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特征、融资需求、信贷可得、融资担保及购买农业保险等方面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再者,从信贷供给方的角度,面向省内主要从事涉农信贷业务的银行从业人员,就银行机构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约束问题的想法和认识情况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10份,对银行看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风险的态度,农业担保及农业保险影响信贷决策的判断,财政贴息、政策性农业担保及政策性农业保险等不同政府介入方式的认可程度等主观认知信息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分析。最后,从信贷风险管理的角度,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到供给型融资约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前述理论分析及融资供需双方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第四,基于采集的样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问卷数据展开多维度的实证研究。首先,通过构建有序probit模型来衡量新型经营主体所面临的供给型融资约束程度。根据已有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研究,将土地规模、资产规模、负责人受教育程度等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之中,响应已有研究对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给型融资约束因素的分析观点,进而分别检验农业担保、农业保险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影响。具体研究设计是将农业担保、农业保险分别作为主要解释变量引入设定的模型,考察这两个主要解释变量是否有助于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约束。考虑到遗漏变量问题,最后将农业保险和农业担保同时代入模型,考察他们是否有助于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约束。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农业担保对融资约束的纾解作用明显,但是对不同主体,农业担保发挥的作用有差异。结论暗示着,在农业领域融资担保能够发挥风险分担和信息传递功能,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用增级,改善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提供便利。但是在异质性检验中,发现农业担保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纾解作用不同。其中对家庭农场的融资约束纾解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农民合作社,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融资约束纾解效果最弱。(2)只考虑保险的作用时,农业保险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约束纾解作用并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目前的农业保险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的风险保障水平偏低,无法覆盖其正常的收益水平,且农险产品的金融功能不足,与农业信贷之间的关联性偏弱。但是在将农业担保和农业保险同时纳入模型进行回归时,发现担保的融资约束杼解作用依然显著,同时,农业保险能够增强这种纾解作用,表明农业保险能够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拥有担保的基础之上发挥自身的风险分担与融资增信作用。第五,在以上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应现行试点的“政府+银行”、“政府+担保+银行”、“政府+保险+银行”三种纾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给型融资约束的典型模式,选取了分别代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三个纾解案例进行了剖析。对政策性资源介入前后,上述三个经营主体具体的融资约束表现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案例所反映的纾解作用机制进行了相应的考察,从实践的视角进一步表明,在政府的引导下,农业担保、农业保险能够不同程度地发挥纾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给型融资约束的作用,同时,案例中相关经营主体融资约束纾解不充分的现实也暗示,现有的政银合作纾解机制还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最后,综合理论分析、实证结果与案例分析情况,提出了纾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给型融资约束的对策建议。一是从政银合作框架外的市场制度改进,提出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担保机构的治理体系,包括出台《农业信贷担保条例》、下沉农业担保服务网络、建立农业担保征信机制、优化农业担保内部治理等,来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代偿的风险分担机制。通过进一步拓展农业保险的融资功能,创新融资类农险产品,增强农业保险与融资约束纾解的关联度。二是从政银合作框架内机制的改进与完善,提出政府、银行、担保、保险、主体等多方资源融合作用的纾解方案。包括基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建立信息融合机制;基于主体抗风险能力问题的解决,建立主体融合机制;基于信贷违约问题的解决,建立惩戒融合机制;基于相关市场工具的完善,建立资源融合机制;基于金融理念的发展,建立创新融合机制。本文的贡献在于,进一步丰富了现有农村金融问题的研究内容,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约束及其纾解机制开展了深入探讨,对深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约束问题研究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再者,本文运用调查问卷收集的第一手数据信息,具体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约束表现以及农业担保和农业保险的纾解作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约束问题的纾解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最后,本文结合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从政府与市场两个维度分析,提出在改进和完善农业担保和农业保险自身功能的同时,通过将政策性的支农资源嵌入到农业担保和保险等市场工具之中,实现政策性资源与市场资源的互联互通,进而促进政府、银行、担保、保险、主体间在融资活动中的深度融合,包括信用信息、产业主体、失信惩戒、财政投入、产品创新等多方融合机制的建立,为纾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给型融资约束提供一个既符合市场规律且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劳动范畴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石,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具有着本源性的意义。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现实存在的社会基础,是人社会活动的本质规定,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的联系和区别入手,以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对雇佣劳动分析为着力点,从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高度阐释了劳动范畴中伦理与自然的二重性的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并指出直至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劳动成了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谋生目的不复存在,劳动范畴
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不仅当前的国际秩序面临的困境、出现困境的原因及其未来走向与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国自身也逐渐成为推动国际秩序变革的重要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和西方大国共同构建起建立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主权国家原则基础上的,以民主和平、经济相互依赖、国际制度主义等自由主义思想为内核的,以美国同盟体系、布雷顿森
企业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集权式领导风格已很难适应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以“鼓励员工自我管理、自我领导和参与目标设置”为特征的授权型领导(Empowering Leadership)方式应运而生。随着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员工的服务绩效水平越来越影响顾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而且决定着组织的绩效水平。因此,如何提高服务业员工的服务绩效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已有研究发现,授
近年来,荧光材料在化学传感、生物传感、发光二极管和发光液晶材料等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传统的荧光材料通常在聚集状态下会发生严重的荧光猝灭(Aggregataion-caused quenching,ACQ)现象,这极大的限制了荧光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2001年唐本忠课题组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分子(1-甲基-1,2,3,4,5-五苯基甲硅烷),其在聚集态或固态时发射出强荧光。该分子的发现开启了聚集
胺和亚胺作为重要的化工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医药、农药、染料、聚合物、树脂的合成领域。在众多胺和亚胺的合成方法中,芳香硝基化合物的还原-胺化串联反应是一种环保、经济、节能的合成方法。但是由于亚胺产物容易进一步氢化还原,在反应过程中可控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为亚胺和二级胺具有一定难度。在目前采用的众多催化剂中,MOFs衍生催化剂保留了MOFs材料的多孔性、结构成分精准可调的优点,同时克服了MOFs材料
研究目的:肝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50%的病人集中在我国。肝癌的病因复杂,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中国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2017年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报道了台湾等地区肝癌高发与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暴露有关,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AA是马兜铃科植物所含的共同成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升,我国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而出境游更是实现了“井喷式”增长,我国已连续多年保持出境游客源量全球第一。而伴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企业提供的大规模、标准化的传统旅游方式已不能适应消费者对出游方式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定制化旅游模式应运而生。同时,研究发现,相比传统随团游产品,定制游可为旅游企业带来高出10%-15%的利润。但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中
聚合物基乳液作为一种水分散的高分子材料,因其相对成熟的制造工艺、优异的使用性能以及环境友好特性,已广泛应用于传统木材加工以及工业领域。高品质、零污染以及普适性是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过程中对聚合物基乳液产品的制造和研发提出的更高要求和使用标准。具有多相分离结构的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因其特殊的多级层化结构所赋予胶体多组分复合特性,能够实现多重性能的匹配叠加,具有非常广阔的研究价值和使用价值。核壳结构可使乳
准确把握中国住房价格波动规律,需要深刻理解存量住房市场的微观运行机制。其中,房地产交易税是影响存量住房市场的关键因素。但是,我国存量住房交易中广泛存在利用“阴阳合同”进行逃税的行为。逃税行为既会降低房地产交易税的有效税率,影响存量住房市场的微观运行机制,又会损害税收公平、税收效率和税收收入,最终对经济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从典型事实、影响因素和后果三个角度研究存量住
随着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的日益加剧,人们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愈发重视。目前,绝大多数消耗的能源以废热的形式流入环境,它们普遍存在于汽车发动机、工业生产和电力电子产品中。因此,对于废热的回收利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从而缓解经济发展、环境和能源之间存在的矛盾,现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传统的固态废热回收技术,如热电产生器和热光伏电池,仍然受限于较低的功率输出和转换效率。随着纳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