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锌基材料紫外发光性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enqian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ZnO是一种宽带隙的半导体材料,室温下它的能隙宽度为3.37 eV,激子束缚能高达60 meV。自从日本和香港的科学家在1997年首次实现了室温光泵浦条件下ZnO薄膜的紫外受激发射以来,ZnO材料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光电子领域前沿课题中的研究热点。为了探索波长更短的发光材料,我们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了Mg2+离子掺杂的MgxZn1-xO合金薄膜,并系统地研究了它的结构和光学性质。研究表明当x的取值小于等于0.36时,合金薄膜会保持ZnO六角形纤锌矿结构,此时薄膜的能隙宽度可以在3.4 eV到3.93 eV之间调节。从X射线衍射的结果中还可以看到,x = 0.36的合金薄膜是一种亚稳态,当热处理温度在800 ℃以下时它是纤锌矿结构,而在800 ℃以上时就出现了分相。相对来说Mg2+离子浓度较低的薄膜热稳定性较高,在1000 ℃的高温下也没有出现分相。在室温,以He-Cd激光器325 nm线为激发源测量了合金薄膜的发光光谱,所有样品的发光光谱上都只有一个位于紫外区的发射峰,并且随着Mg2+离子的掺入MgxZn1-xO合金薄膜的发光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其发光峰的强度随激发强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大。通过分析合金薄膜样品变温条件下的发光光谱,我们得到了Mg0.05Zn0.95O合金薄膜的激子束缚能为57 meV,这一数值同ZnO的相当,所以MgZnO薄膜的紫外发光也来源于自由激子的辐射复合。我们还通过简单的热氧化锌粒的方法制备出了ZnO微柱,微柱的平均直径为2-5 μm,长约30 μm。室温光致发光的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激发强度下除了自由激子的发光外,还能观察到来源于激子激子相互碰撞产生的P带发光,它的发光强度是激发强度二次方的函数。在单根ZnO微柱(直径有25μm)的P带发光峰上还可以观察到明显的F-P腔模式分布,通过计算得到其腔长为21μm,同微米柱的尺寸相当。进一步分析表明ZnO晶体的侧面可以作为反射镜构成谐振腔。通过测量ZnO微米柱在不同温度下的发光光谱,发现激子-激子相互碰撞产生的热激活过程,并讨论了激子激子相互作用的机理。
其他文献
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连接的主要通道,因人为活动引起河流湿地面积不断萎缩从而引发诸多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问题。在当前限制人类对湿地干扰的前提下,河流湿地生态如何修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以江西万年珠溪国家湿地公园城区段河流湿地为例,其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安全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通过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究其退化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措施:(1)恢复河流生态缓冲带及其植被,修复
一、工程概况南淝河是巢湖北岸的一大支流,发源于安徽省中部大潜山余脉的南部,主干河道全长约70.0km,流域面积1464km2。南淝河流域生态修复(水生植物种植)主要任务为通过恢复水生植物、底栖动物等措施净化设计河段的水质,恢复设计河段的生态环境功能,并探索南淝河流域河道中水生植物恢复的适宜性,为下一步开展南淝河全流域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工程范围为南淝河二道坝至怀宁北路,设计长度为350m。
期刊
作为能够在基因组中移动并且整合到新位点的DNA片段的转座子是生物基因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DNA转座子和反转录转座子两类,二类内含子(GⅡintron)是一种功能结构十分特殊的反转座子。GⅡintron最初是在高等生物的线粒体、叶绿体基因组中发现的,随着原核生物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大肠杆菌、乳酸菌中也发现了GⅡintron的存在,由于GⅡintron同时具有与内含子剪接机制相同的RNA剪接活性和
21世纪后,随着国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正式步入活跃期。从政策层面来看,教育部于2012年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于2016年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于2018年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下的必然路径,语文课程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自然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基于此,由侯器
期刊
目的 分析门诊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及细菌白带检查在已婚妇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门诊收治的176例已婚妇女的临床资料,其均接受阴道分泌物及白带常规检查,分析并比较已婚妇女的感染类型、阴道清洁度检出情况。结果 176例已婚妇女中,病原菌检测阳性170例,阴性6例,分别占总数的96.59%、3.41%;病原菌检测阳性中细菌感染94例,滴虫感染67例,真菌感染9例
分子系统学部分:利用纤毛虫相对保守的小亚基单位核糖体基因(SSU rRNA)和相对变异较大的ITS1-5.8S-ITS2基因序列探讨其分子分类学特征、系统发生和演化地位,已成为纤毛虫系统学研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因为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以及不同类群间的不平衡,导致了大量关键类群信息的缺失,从而限制了进一步工作的开展。分子系统学的开展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和完善许多关键类群在系统进化上的争议和不足。本
随着现代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人类能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地认识和利用自然,从而新的生物技术发明以空前的规模转化成为人类可利用的新资源。生物新品种的开发和研制有着无可比拟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各个国家都对它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发达国家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意识到了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这种新的生物技术发明,通过对生物新品种及新技术的专利保护和各种专门保护,建立起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但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对生
本论文主要研究新型镉(钙)铝硅酸盐和钙铝锗酸盐玻璃中Er3+、Tm3+和Yb3+的近红外发光和上转换发光性质。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得到的结果如下: 1.在488nm Ar+激光激发下均观测到上述三种玻璃中Er3+的强近红外1534nm荧光,而可见区荧光均很弱,这主要是因为玻璃中Er3+离子之间存在强的交叉弛豫作用。 2.在978nm半导体激光激发下,首次观测到上述三种玻璃中Er3+的强的
本文对纳米材料,包括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ZnS∶Mn2+/钠硼硅玻璃(Na2O-B2O3-SiO2)复合体和有机PIC-I分子聚集体PIC-I/azaPIC-I混合分子聚集体的光学和电磁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第一部分内容是用熔融法制备出ZnS∶Mn2+纳米晶/钠硼硅玻璃复合体。样品中一类掺杂离子Mn2+进入了ZnS中Zn2+格位,形成(Mn2+sub组态。另一类是Mn2+没进入ZnS的格位中,而
本论文旨在研究在真空紫外和短波紫外光激发下,稀土离子4f及5d电子跃迁的特点和发光机制,可能出现的能量传递和量子剪裁的机制,影响发光性质的各种因素,探寻PDP、无汞荧光灯等使用的荧光材料及其发光效率的途径。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在真空紫外和短波紫外光子激发下,Pr3+离子及Eu3+离子的4f-4f及4f-5d能级电子跃迁,电荷迁移带及基质的激发特点和发光机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