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保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起步阶段就与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相连,经济效率也被国内众多学者纳入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指标体系之中,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与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之间的良性互动,一直是政策安排的焦点之一。
我国东、中、西部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从东到西梯度递减,而是呈现出东西部较高、中部凹陷的U型分布。对于经济最为落后的西部地区,高福利的养老保险政策被赋予了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职能。那么,较高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是否真的起到了促进西部经济增长的作用呢?而对于处于养老保险“塌陷”的中部地区,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又如何呢?
本文从养老保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角度切入,目的在于比较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差异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部分展开。首先,从理论模型推导、现有文献回顾中发现:养老保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工资水平不同而有所不同。其次,通过对全国、东、中、西部四个面板数据集的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分析等实证研究发现:全国、东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都与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呈正相关,其中西部地区最为显著,而中部地区这种作用并不明显。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西部养老保险高待遇与中部福利塌陷的政策进行了评述,并提出要统筹全局、因地制宜制定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政策建议。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提出问题,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以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概括了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我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指出我国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不同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特点——东西部较高,中部凹陷的U型分布。
第三章回顾了养老保险经济理论的发展,基于理论模型推导和经验研究回顾,分析了养老保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在前三章的基础上,第四章对全国、东部、西部、中部四大面板数据集,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分析等对各地区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展开分析,并比较了各地区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第五章对我国现阶段东、中、西部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及其经济效率进行了相关评述,提出了改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