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流变液测试装置的磁路仿真与试验研究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lau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流变液(Magneto Rheological Fluid,MRF)是一种在外加磁场作用下流变特性发生急剧变化的新型智能材料,其流变特性可由外加磁场连续控制。改变外加磁场强度,可控制其屈服应力。基于这一特性设计的磁流变液器件具有制动平稳、结构简单、容易控制、响应快、能耗低等优点,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屈服应力是磁流变液的主要性能参数之一,在磁流变液的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稳定可控的磁场是准确测量磁流变液屈服应力的前提条件。目前,常见的磁流变液屈服应力测试装置通常选用电磁线圈控制其磁场大小,故提出新的磁路设计方案对准确测量磁流变液屈服应力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课题以磁流变液为基础,采用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对磁流变液屈服应力测试装置磁路的研究。首先结合基于提拉法的磁流变液屈服应力测试装置的结构特点,独立完成了永磁式、电流励磁式和复合式三种磁路方案的设计。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种磁路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得到磁感应强度云图和磁感线分布图。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三种磁路设计方案的最大磁感应强度都能达到测试要求的0.35T。但永磁式磁路工作间隙处的磁场大小无法连续变化且不能按照要求等量变化;复合式磁路结构复杂,结合面较多,可能会影响试验的准确性;电流励磁式磁路结构较为简单,且通过控制电流磁场可以连续变化,故选择此方案为最优磁路设计方案。根据自主设计制造的磁流变液屈服应力测试装置,搭建磁场加载试验台架,进行四种体积分数的磁流变液的磁场加载试验,测试体积分数为20%、33.3%、45.9%和58.9%的四种磁流变液工作间隙处的磁感应强度,得到其B-I曲线。由此可以得知,四种磁流变液样品的最大磁感应强度测试均能达到0.35T以上,此测试装置的磁路满足设计要求。测试工作间隙不同位置处的磁感应强度,在工作间隙中间从储液槽内部底面(储液槽内部底面为d(28)0mm)垂直向上依次取d(28)4mm、d(28)10mm、d(28)20mm、d(28)30mm、d(28)40mm和d(28)50mm六个点,并测试这六个点的磁感应强度,做出工作间隙位置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曲线。由此可以发现,随着励磁电流的的增大,工作间隙磁场分布均匀性降低;储液槽中下层磁流变液的磁感应强度比上层的要大,随着高度的增加,磁感应强度基本呈线性降低。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集合均方根滤波(EnSRF)和基于奇异值分解(SVD)的集合降维同化方法(SVD-En3DVar)对发生在我国江苏地区夏季的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雷达资料的同化研究,以WRF中尺度
网络模体是揭示网络结构设计原则和生长演化机制的重要基础,是复杂网络的基本构建块,近年来已成为复杂网络及复杂系统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软件网络作为一种
去冬今春,我区聚焦"选出好班子、换出好风气、展现新作为、推动新发展"目标,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统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统筹安排,规范操作程序,加
沙粒与床面的相互作用是研究沙粒跃移运动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实验来得到的沙粒起跃特性及分布函数对于帮助我们了解沙粒与床面的相互运动有着重要意义。以往的实验大多采取
选取近似相同气候背景、不同下垫面条件的半干旱区观测站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考察在类似气候背景、地理环境等因素情形下,不同下垫面陆气相互作用特征的异同。利用美洲通量观测
在大健康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人们对物质改善及精神需求的提升,大众对健康的追求已不仅仅是身体无疾病,而是涉及物质及精神的多个层面以及多元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大健康已延伸为一种全局理念。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卫健大会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并在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在此背景下,康养旅游小镇的建设模式成为这一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康养旅游的研究进展,通过辨析康养、康养
Fisher-KPP方程是一个生物学中十分重要的反应扩散方程。生物学家用它来刻画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Fisher-KPP有一个类似双曲方程的波形式的解-行波解。其行波解描述了优势种
细胞骨架是细胞内不可或缺的三维高度动态网状结构。植物的细胞骨架主要包括微丝骨架和微管骨架,它们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细胞内活动,例如胞质环流、细胞形态建成、细胞器运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软件模拟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用软件进行模拟计算时,确保各参数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针对海面物
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问题已经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高的关注,研究本国的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涡动相关系统作为一种建立在所依据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