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裂隙介质中弹性波传播数值模拟

来源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介质广泛存在近于垂直的裂缝发育,它在地震的预报,寻找油气、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对中低频的地震波传播的影响宏观上可以等效为扩容各向异性EDA(Extensive Dilatancy Anisotropy)介质来描述,本文利用高阶差分与交错网格模拟二维及三维EDA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特征。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EDA介质的本构方程,从而可知它是由五个弹性参数c11,c31,c44,c66,c23,c13和裂隙角度决定的。并由本构方程得到EDA介质中的速度—应力弹性波方程。通过分析含裂隙介质中的弹性波传播特征,得出决定介质本构方程的五个弹性参数与弹性波射线速度的关系,由Vqsh(x/2)可确定c11,Vqp(0)可确定c33,Vqsh(0)可确定c44,Vqsv(0)或Vqsv(x/2)或Vqsh(x/2)可确定c66,c13可通过测量的不同角度的速度点的拟合得到。这样只要测定了裂隙介质的射线速度便可知它的基本物性参数。 从位移速度—应力方程出发,采用交错网格差分格式Madariaga(1976)模拟弹性波在垂直裂隙介质中的传播,并应用高阶差分法,将速度(应力)对时间的奇数阶高阶导数转化为应力(速度)对空间的导数,从而在不增加所需内存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差分精度,减小网格弥散。数值模拟采用的是对中间为EDA介质,上下为各向同性介质的模型。计算结果比前人有更高的精度。 利用精度为o(△t4+Δx10)的二维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模拟了弹性波的传播。在波场记录上可清楚见到纵波入射至两个介质的分界面上产生的转换横波,而第一个界面产生的透射横波和第二界面产生的反射横波在裂隙介质中传播时又会发生横波分裂和快慢波的多次分裂。 由于计算机效率和内存的限制,波动方程三维地震波模拟数值模拟在国内外进行的比较少。本文用精度为o(△t2+Δx10)的三维交错网格(Virieux,1986)有限差分模拟了三维EDA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与二维中的结果相似,在观测记录中也可见转换波横波的产生和横波的分裂,此外还可发现三维裂隙介质中弹性波能量衰减明显比在二维裂隙介质中的衰减大。 针对交错网格中参数定义不唯一的缺点(在介质物性对比强烈时会产生不稳定问题),本文引入旋转交错网格(Saenger,2000)来解决这一问题。在旋转交错网格中,EDA介质的每个物性参数对应唯一的网格点,这样在求解速度—应力方程时就可避免参数插值问题,因此从理论上会提高计算精度。本文采用差分精度为o(△t2+Δx10)对三层介质模型进行模拟,但这一结果与标准交错网格相比有些不同之处,因此这一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其他文献
风云三号(FY-3)微波湿度探测仪(MHS)是国家微波遥感实验室承接的首个业务卫星任务,成功地研制不仅仅可以填补我国短毫米波段(150,183GHz)遥感技术的空白,而且为以后风云系列
碳酸盐岩油气藏在世界上油气资源量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油气产量的60%都是来自碳酸盐岩储层,而生物礁作为特殊的一种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孔隙度、渗透率较好并且油气产量高、丰
地球自形成以来,其地表和内部始终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形态特征主要是由地球的内外力综合作用所致,其中地球的内部作用力常被认为是形成地表地貌差异的重要
2014年5月29日,由中国文联、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长沙市人民政府、湖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湖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承办的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第10届中国
包括博客、维基、微博、微信等在内的社交媒体应用或Web2.0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表现,实时、双向、多中心、开放、移动、共享等是其典型特征。它们不仅深刻改变了人际交
大地电磁测深法(MT)是以天然电磁场为场源,通过观测相互正交的电场和磁场分量并计算卡尼亚视电阻率和相位来研究和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频率域电磁法。国内外地球物理工作者已
全波形反演(FWI)是地震资料处理中速度建模的有力工具,相比层析成像和偏移速度分析等传统的速度建模方法,它能反演得到更精确、更高分辨率的深度域速度场。FWI的核心组成是地震
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攀升和常规油气资源的不断消耗,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美国的勘探开发实践揭示,非常规油气中,近年来发展势头最快、潜力最大的当属页岩气。页岩气是指以吸附
通过对货运架空索道承载索站内平、立面的倾角的计算分析,提出新的更为精确的倾角计算公式和实用的承载索刮碰检验判断方法,提高索道工艺设计计算的精确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目标的日益复杂促进了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正逐步从理论研究走向生产应用。复杂构造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必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