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按照《中国救荒史》的体例,运用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对陕甘宁边区前十年间的灾荒概况、特点、成因和救治思想、救灾组织、救济工作程序以及救治措施进行深入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灾害社会学的理论和比较的方法,对其救治成效给予客观的评价。从而揭示中共领导边区渡过严重灾荒的主客观原因,并为现实社会的灾荒救治、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借鉴。 边区的人为灾害主要是战争、匪患等,且多发生在周边地区。其自然灾害则呈现出多样性和普遍性并存,频发性和群发性明显,损失的严重性突出等特点。饥荒虽然年年都有,但要比革命前和陕西国统区轻微得多。究其灾荒成因,除战争大环境外,还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严重的植被破坏和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密切相关。 在实践中,边区确立了相信科学,反对迷信、预防为主,救济为辅和灾民生产自救与群众互济为主,政府救济为辅的灾荒救治思想。其救灾机构比较复杂,经费来源也各不相同。但它们在工作中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边区救济工作讲究民主,程序严密细致,充分保证了救济能及时、合理发到灾民手中,发挥应有效果。 边区对灾荒救治的治标和治本措施兼收并蓄,不仅采用了前人已有的各种办法,还推陈出新,创造和运用了不少富有特色的举措。其中,赈济、互济、安置移难民等治标措施和加强农业生产,增加粮棉产量、减轻人民负担,增加人民积蓄、兴建义仓,加强粮食储备等治本措施颇有成效。 边区的灾荒救治工作成效卓著,无论是与本地区革命前比还是与同时期陕西国统区比,都有巨大进步。这主要是因为,它极大地削弱了人为灾害诱因,明显改善了人的自然和社会生存条件,显著提高了人的生存能力,大大减少了人力损失,从而使灾害转化为严重饥荒的现象急剧减少。但是,其灾荒救治工作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这主要表现为开荒、挖草根和乱砍滥伐严重破坏了森林植被资源,从而导致了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反过来又加重了自然灾害。 笔者以为,灾荒起因于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平衡、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平衡、自然界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讲,灾荒救治工作就是重建这三大平衡。而且,只有同时实现这三大平衡才能根治灾荒,仅有其中某一方面的平衡远不足以减轻灾害损失和防止灾荒发生。因此,人类在发展中绝不能只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社会制度的完善,还必须注意与自然界协调关系,保护好生态环境。否则,索取的越多,享受的越多,受的惩罚也越重,最终还会毁了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