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建设前后西陵峡风景特质变化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at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进程中人地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导致区域风景也随之不断改变。随着三峡工程建设,西陵峡风景在短时间内产生了急剧的变化。基于地脉和文脉对这种因大型工程建设引起的风景变化进行全面认识和系统梳理,厘清工程前后的风景特质变化,将为西陵峡风景管理与保护提供依据。本研究从时空的角度系统梳理了西陵峡风景营建,全面认识了研究对象。结合区域风景的发展演进特征,从宏观的山水格局和微观的风景感知视角来划定研究对象范围,为风景特质识别提供空间范围。在宏观的山水格局中,通过山水范围和山水关联要素范围的空间叠加,结果确定为北纬31°32′~30°51′,东经110°32′~110°34′,约为4173 km~2。在微观的风景感知中,从人在峡中舟游的空间体验出发,确定为北纬31°08′~30°73′,东经110°30~110°32′,约为1078km~2。从两个研究视角出发,在两个研究范围内进行三峡工程建设前后的西陵峡风景特质识别。第一层级是从自然地理的山水格局视角出发,在山水格局范围内识别三峡工程建设前后西陵峡山水格局特质类型。第二层级是从风景感知的游览体验视角出发,在第一层级分类基础上在风景感知范围内划分风景特质亚类。根据识别结果,从山水格局和风景感知的角度分析西陵峡风景特质变化。首先,风景特质大类类型数量由建设前的23类减少为18类。主要变化是有部分的低海拔台地山林地区转变为低海拔的水域,主要分布在沿峡谷两岸的空间。此外,导致风景特质大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覆盖率的上升。风景特质亚类类型数量由66种减少为44种,组成风景感知的风景特质多样性有所降低。其次,选择大坝坝址、归州镇、西陵峡上下段、庙南宽谷和香溪宽谷等重点区域进行具体分析,得出风景特质类型在数量、面积和结构上的变化。本研究对西陵峡风景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风景特质变化识别、分析与应用实践。从两个不同的研究范围和视角识别三峡工程建设前后风景特质的大类和亚类类型,分析建设前后的风景特质变化,为西陵峡风景的管理、监测与保护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我国南方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红壤地区存在严重的崩岗侵蚀,其起源和发育过程需进一步揭示。花岗岩红壤坡面由细沟发育而来的龛沟,有着与一般侵蚀沟不同的形态特征,其可能是崩岗的初始形态。推测花岗岩红壤剖面“上红(黏)下砂”的土层结构是龛沟发育的物质基础,但龛沟形成的过程机理并不清楚。本文研究细沟发育过程中微型崩塌特征及其发生的水力学条件,旨在探究龛沟形成和发育机理。在湖北省通城县杨垄小流域花岗岩母质红壤坡面采
学位
土壤结构是维持土壤功能的重要基础,反映了土壤的形态特征与变化规律。作为土壤结构的基本构成单元,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能够有效调节土壤水肥气热,影响土壤侵蚀过程。鉴于我国纬度跨度大,各气候带发育的土壤类型具有多样性,且呈地带性分布,土壤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当前,关于不同类型地带性土壤团聚体孔隙结构及其与坡面侵蚀过程关系的研究仍存在局限。本文从土壤地理发生学的角度,选取我国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六种风化程度不一
学位
针对我国福建平和琯溪蜜柚产区普遍存在肥料尤其是磷肥施用过量问题,课题组于2016年开始在福建平和琯溪蜜柚综合试验站基地开展氮磷减量施肥试验,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磷过量导致土壤锌有效性降低和树体出现缺锌症状,因此于氮磷减量施肥的第三年(2018年)开始磷减量配施锌肥的试验。为了进一步探究氮磷减施潜力及配施锌肥对琯溪蜜柚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继续第5、6年的氮磷减量试验及第3、4年的减磷配施锌肥试验。
学位
在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山地城市滞后的公交系统发展与快速增加的老年人间的矛盾加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速度缓慢,不利于促进老年人公交出行及都市公交建设。分析山地城市地形因素对老年人公交出行的影响机制,提高老年人公交出行率,是推动城市适老化公共交通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以贵阳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借助Arc GIS软件,通过改进后的两步移动搜寻法分析在地形因素影响下山地城市老年人公交可达性的空间
学位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增产稳产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氮和磷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普遍施用氮肥和磷肥来保障作物产量与经济效益。前期研究表明,锌肥与氮磷配施有利于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然而,施锌对水稻根际土壤中氮和磷的形态转化及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以籼型杂交稻广两优35为研究材料,通过氮锌和磷锌配施的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施氮和施磷水平下配
学位
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秸秆,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人们寻求多种多样的途径对秸秆进行资源化处理,其中,将其热解制备成生物炭的途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秸秆生物炭自身富含大量养分元素,且可以促进土壤养分转化,因此还田后可以起到培肥土壤的作用,同时它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固碳潜力,还田后能促进土壤碳封存,是减缓全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秸秆生物炭还田培肥土壤及其固碳潜力的效
学位
近年来,民族村寨旅游在我国迅速兴起,已成为民族地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国家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民族村寨旅游再次成为学者争相研究的对象。而地方性是一个地方特有的属性,旅游发展对民族村寨地方性要素的形成和变化影响显著,研究旅游影响下民族村寨地方性的流变规律,可以更好地协调旅游发展与地方性构建的关系,促进民族旅游村寨空间的良性生产,对民族旅游村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学位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自投入使用后广泛应用于世界范围的工业产品和商业消费品中。其中,全氟己烷磺酸(Perfluorohexane sulfonate,PFHxS)作为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的短链同系物替代品,由于近年来使用量不断增加,环境排放量
学位
氮和钾是鲜食玉米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对鲜食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但是在鲜食玉米种植过程中,农户们为了提高鲜食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常常过量施用氮钾肥,由于作物吸氮量较大,且氮肥不稳定,易挥发,土壤中氮肥残留量较少,钾肥残留量较多,连年的盲目施钾导致土壤中富含大量的钾元素。湖北鲜食玉米种植区域内土壤富钾以及氮钾肥不合理施用成为影响鲜食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本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鲜食玉米品
学位
种植紫云英和稻草还田是提高水田土壤肥力的关键因素。有关紫云英或稻草与化肥不同施用量配施的效应已有大量研究。随着我国秸秆禁烧政策的实施,绿肥栽培与稻草还田联合应用越来越普遍。联合还田下的C/N比对微生物生长更有效,可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化肥施用量,促进水稻产量。然而,关于联合还田与化肥减施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该研究通过三个田间试验(种植紫云英后化肥的减施量、种植紫云英结合稻草还田后化肥的减施量,以及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