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坂口安吾是活跃于二战前后的作家。1946年发表的评论《堕落论》在战败后日本混沌的社会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坂口安吾也得到了众多青年读者的崇拜。同年6月发表小说《白痴》后,坂口安吾成为和太宰治、石川淳齐名的“无赖派”代表作家,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堕落论》、《白痴》同时期发表的《盛开的樱花林下》是坂口安吾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平安时代为舞台,讲述了住在樱花林附近的山贼邂逅一个美丽女人后发生的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情,是一部兼具残酷美感和虚无感的作品。该作不仅在文学领域被称为杰作,被译为多国语言,而且曾被改编为电影、戏剧、漫画、动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本论文的目的是在充分分析《盛开的樱花林下》的基础上,通过这部作品的主题来理解坂口安吾的主要思想。选择以“孤独”为中心展开论述,是因为“孤独”既是《盛开的樱花林下》这部作品的重要主题,也是坂口安吾毕生文学创作的主题。本论文的构成如下。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盛开的樱花林下》在创作、发表时的基本情况,接着分别分析了作品中樱花林的意象以及女人的人物形象。作品在发表前几经波折,最终刊载于三流杂志,但坂口安吾却表示该作是自己的“自信之作”。和一般人印象中绚丽灿烂的樱花林不同,本作中的樱花林带给人不安、恐惧、寒冷和幻象。坂口安吾赋予樱花林这样意象的原因与他对东京大空袭的记忆不无关系。此外,从本作中拥有魔性的美丽、超越山贼理解的女人的人物形象中,亦可窥见坂口安吾对母亲、对恋人的态度和感情。第二章梳理了《盛开的樱花林下》的故事情节,分析了作品的含义及主题。该作中盛开的樱花林象征山贼的内心世界,美女发挥了促使山贼思考、促使山贼逐渐走向成熟的作用。作品描绘了山贼的成长历程,在这历程中,他逐渐发现了“人只有经历’孤独’才能走向成熟”这一秘密。需要注意的是,《盛开的樱花林下》中“孤独”的含义并非我们一般所说的表达寂寞的一种心理状态,而是指一种通过“他者”来认识“自己”的过程。第三章在第二章的基础上,通过《盛开的樱花林下》的主题“孤独”,探讨了坂口安吾主要思想的特点和成因。坂口安吾在很多作品中都使用了“孤独”这一表达。在坂口安吾的作品中,“孤独”具有如下特点:其包含相互对立的两种状态,且这两种状态能够交替转换;同样,“孤独”是无法彻底实现的。不仅是“孤独”这一表达,坂口安吾笔下“FARCE”、“故乡”等表达也具有相同的特点。也就是说在坂口安吾的作品中,这一特点具有普遍性和一贯性。毫无疑问,这意味着书写这些表达的坂口安吾具有一贯的思维方式,笔者将其归纳为“超越”和“放弃”。那么,这种思维方式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借助弗洛伊德和克莱因的心理学理论可知,该思维方式起源于坂口安吾幼年时期的“弑母”失败,这导致他无法统合看待同一事物对立的两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坂口安吾不得不对事物对立的两面进行强迫性的反复。“弑母”失败是“超越”和“放弃”思维方式的成因,而《盛开的樱花林下》正是一部忠实于且充分反映出坂口安吾这种思维方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