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地区土壤侵蚀空间特征及与影响因子的关系分析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lcz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是人类发展及生存的基础,土壤侵蚀是引起土地退化、减少农业生产、产生不稳定斜坡、造成水污染及河道变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土壤侵蚀的发生制约了人类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因而,土壤侵蚀的监测与预报是必不可少,对土壤侵蚀的治理也是刻不容缓。GIS与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土壤侵蚀的实时监测与空间格局的直观观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本文以地质构造复杂且多暴雨的四川省攀西地区为例,在GIS与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基于RUSLE 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模型,计算攀西地区2010年土壤侵蚀量与土壤侵蚀模数,分析攀西地区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流域地理背景条件,利用地理探测器中的因子探测器与交互探测器,添加与流域相关的因子,定量分析河流周围地区土壤侵蚀量与不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2010年年均侵蚀模数为26.96t·hm2t·a-1,大于水利部规定的西南地区允许土壤侵蚀模数5t.hm2.a-1。攀西地区的土壤侵蚀程度以微度侵蚀为主,占侵蚀总面积的37.37%,轻度侵蚀与中度侵蚀的面积比例分别是20.43%和20.39%,主要分布在安宁河、雅砻江以及金沙江流域的河谷地区以及河流中下游地区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以及剧烈侵蚀的部分,面积百分比之和为21.81%,主要分布于攀西中部地区南北走向坡度较大且植被盖度较低的地区。(2) 土壤侵蚀强度在不同高程带上基本呈现由大变小的变化趋势。在不同坡度带上,土壤侵蚀强度基本呈现波状变化趋势,随着坡度变大,相同土壤侵蚀强度的面积也在不断增大,坡度越大,地表的土壤越不容易保存,侵蚀强度也会增加。但是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土壤侵蚀强度越大的地区其面积比重是在不断下降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土壤侵蚀强度也不同,水田、居民点、建设用地、城镇用地、湖泊、河渠、水库、裸地、未利用地、滩地主要以轻度侵蚀为主;而旱地主要是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随着海拔与坡度的增加,人类活动越来越少,有林地、高覆盖度草地、灌木林地、疏林地、中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其他林地这些地区土壤的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的比重也比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比重要大很多。(3)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器揭示了不同地理图层代表的因子对土壤侵蚀量影响的相对大小及其解释力为:坡度(0.9578) >暴雨频率(0.9518) >植被覆盖度(0.7534) >汇水流域面积(0.4616) > 土地利用类型(0.3127) > 土壤类型(0.1499) >河网等级(0.013) >离河流距离(0.0066) >离汇水点距离(0.0025)。交互探测器得出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都大于单个因子对土壤侵蚀量的影响。
其他文献
1、社会生产力是一个社会总体性概念 ,并且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 ,我们应该主要从社会全局上、从发展趋势上来把握它。从这个角度看 ,在当代中国 ,所谓先进社会生产力 ,就
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统计专题地图的展现能力越来越难以满足大众制图的需求,其统计图形符号结构简单、形式单一,难以充分表示数据中所蕴含的发展趋势。地学量化图形形式多样、组合灵活、对比直观,可以表示大信息量、多指标、不同计量单位的地理数据。本文选取了多个样式新颖的量化图形坐标系进行相关符号的设计和实现,并引入到专题地图制图中,对地学量化数据规律的表达、展现形式的多样化和地图制作工序的便利有积极意义。在分
学位
近10多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汲取了此前发生的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训,坚持不懈地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使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重要的转机
农业银行党组织实行系统垂直领导后,如何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摆在各级行党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黄冈市分行党委自1999年7月份以来,紧紧围绕业务经营,在全行党员队伍中开展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 ,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的性
学位
当历史的车轮驶向又一个新千年,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人们发现,进入2000年,在中国大地上,“公开选拔”火爆神州。曾几何时,“公开选拔”破了“熬官者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山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结合改革和建设实际,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
对湖泊水环境质量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是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划、治理和管理的基础,对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水动力学模拟模型,对水体的水动力学规律进行
近年来,基于影像的三维重建正成为摄影测量的研究热点,而影像匹配是其核心环节。近景影像匹配由于存在局部纹理重复度高,视差不连续现象多,前景遮挡后景等特点,使得数字近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