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钛铁精矿金属化球团还原熔分工艺基础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mochi7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钒钛铁精矿是钒钛磁铁矿的重要选矿产品,传统的高炉冶炼工艺无法有效利用其中的钛资源,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非高炉冶炼工艺成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工艺,实现了铁、钒、钛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由于钒钛铁精矿矿物结构复杂,非高炉冶炼工艺还存在能耗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特别是金属化球团电炉还原熔分工序顺行困难等问题。本文针对钒钛铁精矿金属化球团电炉熔分工艺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保证渣铁良好分离的前提下,控制钒、铬在渣铁间定向进入铁水,以得到较高品位的熔分钛渣和含钒铬铁水。在分析金属化球团还原熔分工艺理论的基础上,针对该工艺过程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得出优化工艺参数和元素在渣铁间走向的控制依据。首先以金属化球团的碳含量和金属化率为控制指标,对钒钛铁精矿进行碳热还原热力学分析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改变碳氧比、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和MgO的添加量等工艺参数均可实现对金属化球团金属化率和碳含量的控制;在还原温度小于1225℃时,添加MgO可以促进钒钛铁精矿的还原过程;在1150-C,MgO添加量为6%时,球团金属化率较不添加MgO的球团提高约10%。采用聚集电子相一瓦格纳模型对含钛渣系(Ti02≈-50%)与碳饱和铁水间元素分配热力学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温度和渣中FeO含量是影响钒、铬在渣铁间分配常数的关键控制参数,在一定的温度下降低渣中FeO含量可大幅度促进钒、铬进入铁水。采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计算了含钛渣系(Ti02≈50%)的粘度和熔化温度,并对熔分钛渣熔化温度和粘度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渣中CaO、FeO含量的提高,熔分钛渣的熔化温度和粘度均降低;在碱度约为0.6,渣中FeO含量约为5%时,熔分钛渣的熔化温度为1420"(℃,1550℃时粘度约为0.2Pa·s。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进行钒钛铁精矿金属化球团还原熔分工艺实验室研究,得出金属化球团组成和熔分工艺参数对渣铁分离、元素在渣铁间走向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渣铁良好分离和渣中Ti02品位为47%以上时,金属化球团适宜的MgO/SiO2为1.0,金属化球团适宜的CaO/SiO2为0.6,金属化球团的碳含量应小于5%;终渣中FeO含量是钒、铬在渣铁间分配比的关键判据,使80%以上的钒、铬进入铁水需控制终渣中FeO含量小于3%;在熔分温度1550℃,熔分时间30min,金属化球团碳含量为3.59%,CaO/SiO2为0.6时,渣铁分离良好,铁、钒和铬的收得率分别为93.13%、90.17%和86.25%,此时渣中TiO2含量为47.98%。对熔分钛渣的酸溶性和钒铬渣分离钒、铬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在熔分钛渣与钛铁矿混合比例小于30%时,控制一定的酸解条件,混合矿的酸解率均在90%以上;钒铬渣采用两步氧化钠化焙烧工艺可实现钒、铬的有效分离,第一步氧化钠化焙烧时,钒的转浸率均值为88.6%,铬的转浸率均值为1.28%;第二步氧化钠化焙烧时,铬的转浸率在80%以上。
其他文献
气泡去除夹杂物是有效促进钢液中夹杂物去除的精炼手段之一。在钢液中生成大量弥散微小气泡是气泡精炼的关键所在。本文研究的微小气泡去除夹杂物是一种去除钢液中显微夹杂物
逆势、强敌,如何智取?英菲尼迪是一个榜样。增长趋缓已成豪车市场新常态,小众品牌英菲尼迪却是攻势凌厉。
早期人类对先祖记忆的不断附加和追溯,最终形成了黄帝传说,成为了族群融合的代表。礼乐文明的建构促成了华夏族的文化认同,也被纳入黄帝创制文明的传说之中,使黄帝成为人文始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皮瓣联合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例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清创后,将髂腹股沟皮瓣和带蒂股前外侧皮瓣的皮缘缝合,形成
安庆市从去年秋季开始,初中化学全部采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材)。经过一年多的试用,教师反映教材无论从课题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呈
电解氧化是一种铈(Ⅲ)的廉价氧化方法,氧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氧化剂,制得的铈(Ⅳ)溶液中不引入外来杂质元素,因此人们一直在努力实现用电解方法氧化铈(Ⅲ)为铈(Ⅳ)的工业化。特别
制备具有高临界电流密度的二硼化镁超导体是当前超导研究的热点,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低温烧结技术为显著改善临界电流密度提供了可能。由于低温烧结过程中原子在固相中扩散缓慢,
通过HPLC的二次操作,可将黄瓜子叶极性脂快速、经济地分离成各脂成分,并进一步分离成各分子种。通过第1次操作,黄瓜子叶极性脂被分离成各脂组分:单半乳糖二甘油脂(MGDG),双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