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与掺杂方法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qpalzm9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出色的电学性能,理论上载流子迁移率可以达到200000 cm2/(V×s),是硅中电子迁移率的近200倍。完美的晶格结构使得本征石墨烯中的电子传输几乎不受散射,费米速度接近光速的三百分之一。出色的性能使得石墨烯在很多方面都有潜在应用,例如传感器、晶体管等。本文基于传统湿法转移工艺建立了适合于实验室操作的石墨烯湿法转移工艺标准流程,有效解决了转移过程中的石墨烯破损、背面残留石墨烯等问题。针对石墨烯转移中易出现的残胶问题,建立了PMMA覆盖率指数(CovPRP)对残胶量进行定量表征,通过实验研究了后烘温度对石墨烯残胶的影响。研究发现后烘温度越高PMMA覆盖率指数(CovPRP)越大,另外,AFM扫描也显示后烘以后石墨烯表面残胶量增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能有效减少残胶的Heat-Free-Transfer工艺,该工艺在湿法转移工艺标准流程的基础上摒弃了后烘工艺过程,同时对湿法去胶工艺进行调整,最终获得了结构完整,质量均匀,残胶量少的石墨烯样片。在完成石墨烯转移的基础上进行了两种器件的制备。一种是背栅结构的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GFET),这种背栅GFET采用重掺杂的硅作为背栅电极;另一种是埋栅结构的射频GFET,采用电子束光刻定义栅条宽度为80nm,30nm氧化铪HfO2做栅介质,钛/金做源漏电极。电学测试发现两种GFET的狄拉克点电压VDirac都大于+30V,石墨烯为P型掺杂状态。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射频GFET的S参数并进行到h21的转换,获得器件截止频率为1.09Ghz,去除器件寄生参数后的截止频率达到4.5Ghz。为了利用Si3N4对石墨烯进行掺杂,首先确定了适合于在石墨烯上生长氮化硅薄膜的PECVD参数:功率10W,温度200℃,压强55Pa,SiH4 40sccm/NH3 40sccm,N2 150sccm。按照此参数氮化硅沉积速率可以控制在1?/s以下,然后在背栅GFET上沉积25nm Si3N4薄膜对石墨烯进行掺杂。拉曼光谱表征发现沉积Si3N4后石墨烯D峰强度较小,G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电学测试观察到GFET的狄拉克点电压VDirac左移至-25V,相比掺杂前的VDirac变化超过55V,表明氮化硅对石墨烯引入了N型掺杂。19天的跟踪测试发现背栅GFET的VDirac发生了退化,并且VDirac逐渐趋向于-5V,表明氮化硅掺杂石墨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研究发现石墨烯上的PECVD氮化硅可以对石墨烯引入N型掺杂,并且掺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超材料,曾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过去十年人类最重大的十项科技突破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超材料逐渐进入应用层面。由于超材料的超常电磁特性主要由人工设计的周期
随着半导体器件和电子制造业的发展,人们对半导体晶体管的性能和可靠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半导体器件的封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电子封装技术及材料整体向小型化、高性能、
介绍了微尺度下材料变形过程中的尺度效应以及应变梯度理论的发展历史;主要介绍了Toupin-Mindlin应变梯度弹性理论和Fleck-Hutchinson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包括偶应力理论和拉伸
模数转换器(ADC)作为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的桥梁,在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现代电子系统中至关重要,已成当代电子信息技术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无线传感网络、便携式消费电
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是其提高自身空间资源利用能力的一种生态策略,反映了植物与环境协同适应的表型可塑性机制。本文利用Arc GIS建立研究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并提取
近几年来,随着超材料在太赫兹技术中的应用,超材料在太赫兹技术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实现具有宽带共振响应和低损耗等性能的超材料成为太赫兹技术应用领域中的一个
太赫兹(THz)波是频率范围分布在100GHz到10THz的超高频电磁波,太赫兹波的频谱位于毫米波和红外线频谱之间,具有独特的性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对于太赫兹波的实用性研究越
1969年2月,不到17岁的我参军了,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海军。在那样一个狂热的年代,能够参军当上一名解放军战士是亿万青年梦寐以求的事情。经过二个多月的新兵训练,我被分到
在电气化铁路的运行中,接触网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因此逐渐暴露诸多的问题,而问题的归结点就在于如何使得接触线能够安全、合理、科学地运
目的:通过观察肺系数变化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结合图像半定量分析技术,对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从细胞因子角度进一步探讨纤克颗粒对肺纤维化时细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