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颅内感染为神经外科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生率可达3%~5%[1],常并发于外伤(外伤后并发脑脊液漏)、开颅手术、引流管置入或分流手术等,为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较棘手的并发症,若不能及时诊断早期治疗,轻则延长住院时间,重则将增加死亡风险或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且由于免疫细胞及因子的缺乏同时脑屏障的存在,为其治疗带来更多困难。据统计其死亡率可达27.4%~39.2%[2],故及时诊断,选择最佳治疗方式对感染的控制尤为重要,如何以最少的创伤,最低的费用达到最佳效果是神经外科医生面对的挑战。目的:研究临床实践过程中针对颅内感染患者采取的不同脑脊液置换方案,对比方案间存在的差异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以便针对不同病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优化临床治疗。资料与方法:选择2008年01月01日~2012年12月3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住院治疗,且出院诊断中包含颅内感染诊断的患者,查看患者诊疗过程,将诊断符合临床普遍采用的诊断标准,并给与及时治疗的患者分为A、B两大组,其中A组患者(40例)感染程度较轻,细菌培养结果耐药菌阳性率低,非急性或爆发性起病,无突发意识障碍,GCS评分高于8分,影像学CT多正常,MRI可有轻度脑组织肿胀,蛛网膜下腔、基底池变窄,采用治疗方法为腰穿+鞘注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其中腰穿+鞘注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6.7010.70岁,男11人,女9人,治疗平均病程为13.403.83天,细菌培养阳性患者7人,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3例,大肠埃细菌2例,人葡萄球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科氏葡萄球菌1例,尿肠球菌1例,其中治疗有效者19人,无效者1人,有效率达95.0%;腰大池置管组平均年龄为49.2511.42岁,男8人,女12人,治疗平均病程为14.704.77天,细菌培养阳性患者5例,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例,大肠埃希菌1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2例,其中有效者17人,无效者3人,有效率达85%。B组患者(28例)感染程度较重,细菌培养结果耐药菌阳性率较高,多为突发或急性起病,且常伴有意识障碍,GCS评分多低于8分,CT可表现为进行性脑室扩大,MRI上可观察到脑室内碎屑积脓,室管膜强化,脑室可有分隔,采用治疗方法进行脑室穿刺,其中双侧脑室穿刺灌洗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3.5611.83岁,男9人,女7人,治疗平均病程为24.889.09天,细菌培养阳性患者数为10人,其中鲍曼不动杆菌3例,粘滞沙雷菌2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肠球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其中治疗有效者12人,无效者4人,有效率达75.0%;单侧脑室穿刺脑室灌洗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1.5815.39岁,男7人,女5人,治疗平均病程为29.589.51天,细菌培养阳性患者数为7人,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3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1例,其中有效者4人,无效者8人,有效率达33.3%。入选患者资料较为齐全,治疗期间未发生致死性疾病,且感染前未发现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或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对两大组患者分别针对有效和无效应用SPSS19.0进行四格表的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各大组内两种治疗方法有效率是否有差别,若无差别,再对其治疗天数应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有效治疗时间是否有差别,从而分析对于不同病情最适合的治疗方式。结果:68名诊断为颅内感染患者中,其中轻型(Group A)患者40例,重型(Group B)患者28例,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对于A组中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比较,腰穿+鞘注组与腰大池置管外引流组在疗效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治疗时间上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B组中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比较,双侧脑室置管组与单侧脑室双腔管置管组在疗效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B两组患者的有效治疗时间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感染患者治疗中,对于轻型患者,可以采用腰穿+鞘注或单纯腰大池置管外引流,二者在疗效和有效治疗时间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针对重型颅内感染,本研究结果表明双侧置管疗效优于单侧置管,但由于样本量较少,其有待进一步大样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