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脾胃湿热证的微生态研究

被引量 : 31次 | 上传用户:xxcdejing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炎症性肠病。目前为止,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尚未明确。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成倍的增加,因此本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是UC发病的一个重要激发因素,而在中医证侯中,又以脾胃湿热证及脾气虚证多见。一、文献研究1.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炎症性肠病。目前为止,研究认为UC可能主要由遗传易感体质决定,免疫调节紊乱是关键的直接发病机制,肠道菌群是这种免疫损伤过程的重要激发因素,环境精神等因素可能是发病的诱因。这一连串的发病过程,最后导致结肠的粘膜和粘膜下层损伤,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在临床上由于各国的诊断标准不一,当前国内比较公认的诊断标准是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讨论修订后的新标准(太原标准)。对于确诊患者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营养、支持、心理和对症处理的辅助治疗也是很重要的。2.中医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许多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病基础是脾胃虚寒、湿邪偏胜。而导致本病发作的诱因则是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是情志失调、肝气乘脾,致使脾胃运化无力、食滞湿胜。对于UC的辨证分型已有共识,根据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颁发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将UC的中医辨证分型分成:①脾胃湿热证;②脾胃气虚证;③脾肾阳虚证;④肝郁脾虚证;⑤阴血亏虚证;⑥血瘀肠络证。针对各种不同的证型,有相应的治疗方法。而在临床上发现,以脾胃湿热证及脾胃气虚证占多数。3.微生态与中医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脾气健运,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反之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便因此而失常,导致大便次数增多及泻泄等症状。而人体的正常胃肠道微生态,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的消化吸收起着重要作用。如胃肠微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正常,就会发挥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若结构和功能异常如双歧杆菌等减少时生物屏障作用下降,有利于外来病原菌的侵袭,就会引起腹泻、胀气等表现。这与中医的脾失健运十分相似。近代通过对于胃肠道菌群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慢性腹泻脾胃湿热证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中医脾胃关系十分密切。4. TaqMan荧光定量PCR技术鉴于传统细菌培养法的不足,TaqMan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以微生物的基因组DNA的序列信息为依据,通过分析环境样品中DNA分子的种类和数量来反应微生物的区系组成和群落结构。此技术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线性关系好、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和防污染。用来测定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有较高的可性度。二、实验研究1.研究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脾胃湿热证与肠道微生态关系2.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4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其中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证17例,脾气虚证7例,另选1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运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研究对象粪便标本中肠道菌群最重要代表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的DNA进行荧光定量,比较各组间粪便标本中相应微生态检测指标的变化及其与UC主要临床症状和舌象的关系3.研究结果:UC病人组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含量、大肠杆菌含量、B/E值与正常人组没有差别(P>0.05),而双歧杆菌及大肠杆菌两者间并无相关性;依据UC临床类型及疾病分期区分,进行肠道菌群分析,初发型UC与慢性复发型UC患者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含量、大肠杆菌含量、B/E值之间没有差别(P>0.05)。初发型UC患者与正常人组相比,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含量及B/E值低于正常人组(P<0.05),大肠杆菌含量无差别。慢性复发型UC患者与正常人组相比,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含量、大肠杆菌含量、B/E值之间没有差别(P>0.05)。活动期UC与缓解期UC患者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含量、大肠杆菌含量、B/E值之间没有差别(P>0.05),活动期UC患者与正常人组相比,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含量低于正常人组(P<0.05),大肠杆菌含量及B/E值无差别。缓解期UC患者与正常人组相比,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含量、大肠杆菌含量、B/E值之间没有差别(P>0.05)。再进一步检测UC病人组肠道菌群与主要临床症状的联系(腹泻、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腹胀、食少、肛门灼热、溲赤、肢体倦怠及神疲懒言),患者肛门灼热症状与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含量有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405,P=0.050),与大肠杆菌含量及B/E值无显著关系。其余主要症状都与双歧杆菌含量、大肠杆菌含量及B/E值无显著关系。溃疡性结肠炎脾胃湿热证患者的粪便标本检验,脾胃湿热证与脾气虚证相比,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含量低于脾气虚证(P<0.05),大肠杆菌含量及B/E值与脾气虚证没有差别。脾胃湿热证与正常人组相比,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含量低于正常人(P<0.05),大肠杆菌含量及B/E值与正常人组证没有差别。脾气虚证与正常人组相比,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含量及B/E值与正常人组没有差别。脾胃湿热证及脾气虚证患者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及大肠杆菌含量之间无显著关系。再进一步检测肠道菌群与主要临床症状的联系(腹泻、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腹胀、食少、肛门灼热、溲赤、肢体倦怠及神疲懒言),脾胃湿热证患者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含量及B/E值与主要症状之间并无显著关系。观察肠道菌群与舌象的联系,脾胃湿热证患者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含量及B/E值与其舌质、舌苔、舌苔范围之间并无显著关系。4.研究结论:(1)双歧杆菌及B/E值下降,会削弱肠道黏膜对于各种致病因素的防御作用。笔者实验研究发现,初发型UC患者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含量及B/E值低于正常人组,活动期UC患者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含量低于正常人组均提示UC的发病与肠道微生态的改变相关,而肠道菌群的改变程度与UC的病理改变严重程度具有一定关联。而患者肛门灼热程度与双歧杆菌含量减少有关。(2)目前尚无UC脾胃湿热证的微生态研究,所以笔者认为脾胃湿热证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含量低于脾气虚证及正常人组,而脾气虚组与正常人组无异,推测可能UC湿热证是处于邪盛状态,若假设除了大肠杆菌外,还有其他肠道内菌群也参与UC的发病,机体的正气被外来的邪气所压制,而使得代表正气的双歧杆菌数量下降,无法抵御外籍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发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而UC脾气虚证肠道菌群与正常人组无明显差异,可能由于补脾扶正,使得双歧杆菌数量增加。(3)对于今后的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侧重与几方面:①研究者必须加长收集病例时程,尽可能收集未治疗患者,观察慢性持续型UC及急性爆发型UC是否与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相关。②病情严重程度对于UC的临床治疗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本项研究未能分析病情严重程度是否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因需涉及检测血常规、血沉及病理,若研究许可,可针对病情严重程度与肠道微生态做个联系。③既往研究UC的微生态大部分均以传统培养法进行检测,与本实验荧光定量PCR不同,故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仍需后人采用相同实验方法,进行验证。④肠道内尚有许多菌种,而它们与UC及UC湿热证有何关系,尚待研究。⑤进一步研究清热化湿及健脾中药对微生态失调的作用机理,有利于中医药的治疗作用。
其他文献
针对汽车胎压监测装置在装配和运转过程中,存在橡胶元件易损坏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元件与轮毂过盈量对橡胶材料所受应力、应变的影响。利用虚功方程确定了橡胶Mooney-R
为提高航空公司能耗的预测精度,针对能耗数据的复杂非线性时序特性,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时间窗滑动航空公司能耗预估模型。该方法对能耗时序数据进行预处理,
目的探讨实验性低压低氧大鼠在脱适应期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脑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低压低氧模型组和对照组,将模型组大鼠置于模拟海拔4 000
<正>伴随着人们用眼方式和行为习惯的不断改变,对终端视频的依赖性加强,用眼负荷加大,存在视疲劳等各种眼病问题的人数也在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统计,当前干眼发
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s)是一种由通用计算机、仪器硬件和应用软件组成的仪器,它通过仪器硬件采集外部信号,由软件编程实现仪器的测量和显示等功能。本论文在虚拟仪器
目的研究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保留肾单位治疗局限性肾癌的应用效果,证实其确切的临床效果,为其临床推广奠定基础。方法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7月选择70例局限性肾癌患者作
一、现代国有企业培育新型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来看,西方企业管理先后经历了以人管人为主的经验管理、以制度约束为主的科学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这样三个阶段
被称为“钢筋水泥森林”的现代城市存在大量的墙体,包括建筑外墙、独立围墙、挡土墙等类型。通常情况下,这些完全硬质化的界面不会被认作为生境或栖息地。以典型山城重庆市为
为合理选择高速铁路桥上有砟轨道轨枕形式,在轨枕形式的综合调研基础上,采用PFC 3D离散元软件,建立了Ⅲ型轨枕、宽轨枕、梯子式轨枕和框架型轨枕的轨枕-道床模型,对高速铁路
本文认为,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显性的社会冲突现象,具有博弈性的特征,因此,本文开创性地利用博弈论来研究我国日益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利用博弈论的分析框架与分析模型,从博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