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女性哥特解读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ong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妮·莫里森(1931-)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女作家,也是首位被授予诺贝尔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是世界文坛上一颗格外璀璨的明珠,以她的作品为代表的黑人女性文学已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托妮·莫里森思想深刻,她的作品彰显了她的种族身份和性别特征,在借助了种族与性别的同时又超越了它们,在两性和谐和文化融合的理想中促成黑人文化由边缘向主流位移。《爱》是托妮·莫里森的第九部长篇小说,成就了其写作生涯的巅峰,小说描写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期间的一个黑人海滨圣地的生活和爱情,讲述了一个黑人企业家族的兴衰、人们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妇女所受到的伤害。《爱》这部小说与她早期的小说和传统的女性主义作品有所不同,它跳开白人主流文化对女性的迫害,从黑人内部问题着手,借助于环境空间等外部意象和人物情节等内部关联,鲜明地体现了女主人公对自身性别身份的焦虑与恐惧。这一特征恰恰是女性哥特理论所关注的焦点与核心。女性哥特理论研究起源于19世纪,在20世纪70年代被理论家埃伦·莫尔斯正式提出并定义,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深入,20世纪后期更具现代主义的特征。女性哥特转移了关注的焦点,把核心界定在“恐惧”的心理和生理阅读体验上,而弱化了传统的哥特超自然因素。女性哥特把女性的“恐惧”归因于女性对自身性别身份的焦虑,认为以性别为导向的人际关系、女性空间的束缚、父权社会的家庭关系和婚姻制度是给女性带来焦虑感的幽灵。并且借助内在封闭的环境渲染、怪诞悬疑的情节描写和多维丰满的人物刻画展现女性对自身性别身份的焦虑。“女性哥特”是赋予女性言说权利的一种文学形式,其文本为作家、女性主义批评家从心理分析的视角揭示现代女性心理创伤和个性压抑的社会根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爱》这部小说中,莫里森利用破败的旅馆等封闭空间衬托女主人公内心的恐惧焦虑;通过怪诞的婚姻经历,迂回的友谊发展等女性哥特情节暴露父权制社会的婚姻、家庭以及人际关系;借助男主人公的道貌岸然以及几位女主人公的苦难辛酸挖掘女性哥特人物内心的压抑、恐惧、焦虑和抗争。而神秘封闭的建筑空间、怪诞恐怖的内心世界和迂回悬疑的时空交错无疑给作品注入了典型的女性哥特因子。本文将从人物、环境与空间意象及情节等方面着手,通过分析女性哥特文学理论及其特点,进而解读《爱》这部典型的女性哥特作品。
其他文献
论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兼与鲁迅小说中的“孤独者”比较张鸿声(郑州大学中文系)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五四”小说中的知识者作为一个类属。对鲁迅小说中的“孤独者”
中央"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将对中国产生重大的影响,对小商品贸易遍布这一经济带的义乌意义深远。文章从义乌的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分析其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
<正>主题情境探究从诞生之日起,就因为它和道德与法治课的适应性而被教师广泛采用。在经过几年实践、研究之后,主题情境探究从尝试运用阶段发展到要素与模式研究阶段。要素即
<正>任何学说的提出和建立,首先必须自证其理、自圆其说。本文正是尝试对"东方设计学"做一基本定义,从个人应对所提出观点负责任的角度,也可以称作是东方设计学的个人"定理"
竖向直排冻结方式常用于软弱地层中斜井掘进和深基坑止水帷幕的冻结法施工中,目前国内外对该冻结方式下水平冻胀力的分布研究鲜见报导。以某斜井冻结工程为背景,推导出温度场
<正>在电脑上看了歌手龚琳娜唱《忐忑》的那段视频,感到新奇、兴奋。和着那变幻不定让人忐忑的旋律,看演唱者那如病如醉激情四溢忘我的表演,步入六十六岁的老夫也被感染而仿
期刊
自2003年中国电影启动全面产业化改革以来,在产业化与市场化的推进下,多元资本力量战略性介入电影领域;电影企业纷纷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市场重组、上市融资及资源整合,以求做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群体作为一支独特的创业力量逐渐壮大起来,推动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完善江苏省高校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以江
文章利用一个2*2*2的实验研究了企业背景大小强弱,以及慈善捐赠战略,消费者群体特质聚焦导向三个因素综合对品牌慈善营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企业的弱势背景和持续多次
<正>大家知道,"意"是作文之纲。学生的作文立意,一直是阅卷老师关注的焦点,也即学生作文得分的基本点。尤其是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命题,已有从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向半命题作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