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青多糖及其皂苷对鸭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及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dream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六月青多糖(LYQP)及其皂苷(LYQS)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方法:(1)体外抗HBV作用:采用MTT法检测LYQP及LYQS对转染HBV DNA全基因组的HepG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及最大无毒浓度(TCo);采用直接加药法观察在TCo条件下不同浓度的药物对HepG2.2.15细胞的作用,分别在第72h和第144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滴度,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上清液中HBV DNA的含量。(2)体内抗DHBV作用:用1日龄广西麻鸭感染DHBV,7d后用普通PCR法筛选出DHBV感染强阳性鸭。随机分成8组:LYQP高、中、低剂量组;LYQS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和阿昔洛韦(ACV)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每组雏鸭均连续灌胃14d。分别于用药前(To)、用药后7d(T7)、14d(T14)及停药3d(P3)后采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DHBsAg和DHBeAg的滴度,用FQ-PCR法检测血清中DHBV DNA的含量。同时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HE染色观察鸭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1)体外抗HBV作用:①LYQP及LYQS对HepG2.2.15细胞的毒性较低,TC50分别为111.77mg/mL;90.46mg/L; TC0分别为11.88mg/mL;1.59mg/L。②无毒浓度下不同浓度的含药培养液在HepG2.2.15细胞的培养中可有效的抑制HBsAg及HBeAg的分泌和HBV DNA的合成,抑制作用有明显的时效及量效关系。③TI都大于2,是高效低毒的抗HBV药物。(2)体内抗DHBV作用: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LYQP及LYQS各剂量组鸭血清中DHBV DNA的含量显著降低(P<0.∞或P<0.01),停药3d后,中、低剂量组及ACV组血清中DHBV DNA的含量有回升现象,高剂量组DHBV DNA的回升现象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LYQP及LYQS各剂量组能降低鸭血清中AST及ALT的活性,给药前后血清中DHBsAg及DHBeAg的OD值变化与DNA的含量改变相似;药物的抗病毒效果与剂量大小及时间有一定关系。此外,鸭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LYQP及LYQS对DHBV引起的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LYQP及LYQS体内外均有显著的抗HBV作用,同时能减轻DHBV所致的鸭肝损伤,改善肝功能。
其他文献
明中叶(十六世纪)以后,我国封建社会在思想、政治、经济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崛起;在思想界,程朱理学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左派王学、实学思潮相继出
对于一个地区的区域文化规划来讲,首先要对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做出准确的提炼,既要有自己与众不同之处,又要得到地区内与地区外的广泛认可。地域的历史、背景、地位差异,造成吸
清末,为了破格选拔适应新政的人才,1901年慈禧太后提出仿照康熙朝和乾隆朝博学鸿词科之例开经济特科,并于1903年举行了这次特科。本文旨在对此次特科的某些史实作一澄清,并探究其
作业是对于课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学生通过对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检查自己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老师通过对于作业的多元化布置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高中英语是一
<正>推介辞继《工农兵》之后,舒群全力投入到他的《象征的秩序》的创作中,在某种角度上看,这又是一个"现成品"计划,与《工农兵》对毛时代话语的挪用不同,在这个系列中,舒群对
随着网络控制技术的发展,传统控制系统网络化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近年来对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简称NCS)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广泛的兴趣,为了确保网络
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中,应运用呈数字化特征的学习评价对学习者在数字化环境中的学习行为进行精确的把握和评估。在此认识前提下,本文
赛义德的文本理论和批评意识一向很少被人注意 ,实际上这是他的东方主义批评的理论基础所在 ;同时他的批评理论对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在跨学科视角、边缘立场和文化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是一种正链RNA病毒,全球约有1.5亿感染者,且至今尚无有效的预防性疫苗,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和抗体在HCV的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目的:CA作为一种传播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仅次于淋病而占性传播疾病的第二位,且与生殖器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其复发率又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故其防治日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