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形石作为微生物岩的一种重要的颗粒类型,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四川盆地北川甘溪剖面泥盆系核形石出露在土桥子组和金宝石组,土桥子组核形石未有人进行过研究,而关于金宝石组核形石成因还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对该区核形石进行系统研究,通过野外实测剖面、薄片观察并结合地球化学特征,了解微生物在核形石形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其成因机制进行系统分析。通过野外实测剖面和沉积特征分析,金宝石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主要有碳酸盐同斜缓坡,其次发育有混积陆棚、河口湾相、滨岸相、暴露陆棚下切谷;土桥子组沉积相主要碳酸盐台地、碳酸盐缓坡和盆地相三种沉积相类型。两个组核形石灰岩垂向上可分为3个沉积旋回,每个旋回由核形石灰岩和泥晶灰岩组成。通过镜下薄片观察,金宝石组核形石核心以生物碎屑为主,纹层则以泥晶纹层和Girvanella纹层为主,并且Girvanella丝状体在核形石核心和包壳中均有发育,对核形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核形石中纹层类型、Girvanella丝状体形态以及渗滤砂与核形石纹层间的关系,分析认为核形石是在浅滩和礁后潟湖环境中沉积形成的,核形石及其围岩中赋存粒内渗滤砂和粒间渗滤砂两种形式,是在核形石沉积之后,遭受大气水的淋滤作用而形成的。结合对碳氧同位素的分析,金宝石组核形石δ13C(PDB)明显偏负,Girvanella新陈代谢中有机活跃度极高。δ18O(PDB)值都具明显负偏移特征,也表明核形石曾经发生暴露、并遭受大气淡水的淋滤。通过对土桥子组核形石的薄片观察,核形石核心以生物碎屑为主,纹层以凝块状纹层、泥晶纹层、藻纹层为主,后期出现亮晶纹层。纹层中可见少量Girvanella、微球状蓝细菌和层孔虫。结合纹层类型和Girvanella丝状体形态以及纹层中层孔虫的出现,认为土桥子组核形石形成于浅滩环境。对比分析金宝石组和土桥子组核形石,通过薄片观察并结合主控因素,认为土桥子组巨型核形石形成有几方面方面原因,第一是核形石核心大小的差异,第二是藻类的丰富程度,第三是水体能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