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同题材杂剧比较研究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4665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杂剧使中国古典戏曲成熟并走向辉煌,但在游牧文化影响下诞生的杂剧作品在明代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明代剧作家由于身份、立场的不同,对原有的元杂剧作品进行了再创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元明同题材杂剧作品。明杂剧作品更多地融入了儒家传统礼教的成分,以此为观照,可以看到元杂剧作品对中原传统文化的偏离。   元明同题材杂剧作品现存五组,涉及元杂剧五部,明杂剧七部。元明同题材杂剧在体制、内容、思想以及社会功能等多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元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为最高统治者的特殊时期,在生产方式和意识形态上,蒙古族同中原传统的汉民族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自然会渗透到元代的社会文化中。明朝,汉族统治者收复中原,对蒙古游牧文化多次进行清理。因而也使元明两代的文化精神产生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自然在文艺作品中会得到体现,在元明同题材杂剧中留有印记。   在人物塑造上,元代剧作家根据剧情的需要和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自由地塑造人物,而明代剧作家却有意地将道德礼教的因素附加到人物身上。对于人物性格的重塑,体现了时代审美的变化;在情节设置上,元杂剧注重追求人性、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而明代剧作家或改编情节、或增设情节,将元剧中的不合伦理的成分剔除,从而实现礼教的回归;在社会功能上,元杂剧往往是底层文人借以谋生的手段,抒发情感、引起共鸣是其主要目的,而明杂剧由于创作者社会阶层的上升,令作品更多地承载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道德教化成了杂剧创作重要的价值导向。相同的题材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呈现出相异的特征,从而证实了文学同时代的关系,展示了文学在宣扬时代主流文化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高校各类考试形势都已趋向无纸化,而考试系统的诞生已势不可挡.但是目前各高校使用的考试系统主要支持的是客观题,如: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多选题等之类的题型,而很多的
1916年的纽约,路边等候的人都在看报纸,但是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是自己的手机,地铁里、公交站边,随处可见.这些转变使我们关注每个个体所产生的单体数据,从而组建我们庞大
期刊
我区首次纪检监察执法工作会议近日在乌鲁木齐召开。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杨刚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执法监察工作要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任
提出了利用多层膜聚光镜提高Schwarzschild显微镜成像均匀性的方法。设计了聚光镜的光学结构,使80%的等离子体辐射能量会聚在约0.8 mm直径的范围内。根据成像系统的工作波长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教学已经广泛的运用在小学教育中.本文讲述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优点,并对如何加强计算机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出自
约翰·伯格是当代英国左翼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伯格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批评的基调,以视觉文化研究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视觉文化中的文化政治问题。在视觉文化转向的大背景下,运
“互联网+”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所有高职学生立足社会必备的生存能力之一.本文首先简要阐述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然后在分析高职院校信息素养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
计算机课程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就是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高,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自主学习.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一般是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学习氛围枯燥,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学生
托马斯·克莱顿·沃尔夫(Thomas Clayton Wolfe,1900-1938),美国文学史上最独特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短暂而辉煌。在不满三十岁时,就凭借一部自传体小说《天使,望故乡》声名鹊起,
元杂剧《西厢记》是一部伟大的杰作,在我国古典戏曲创作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作品的流传过程中,无数文人基于不同的动机,对《西厢记》进行续写。在明代就出现了五种《西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