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力学的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及机制研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正脊手法操作过程中的生物力学作用规律,及椎体和椎间盘的应力、应变,分析手法对椎间盘髓核影响最大的生物力学因素,并对体外培养的髓核细胞加载相应的力学信号,从微观角度探究此力学因素对髓核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为阐释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机制提供支撑。
  方法:①临床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及总体疗效情况,分析手法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并选出1名疗效显著的患者,进行生物力学研究。②使用西门子SOMATOMSensation64排螺旋CT获取该患者的颈椎影像学DICOM图像数据,借助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同时使用压感动捕手套Miiglove采集手法的力学信息,依据笛卡尔坐标系分解为单个的力学数据,并把它加载到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中,研究手法过程中椎体和椎间盘的应力、应变,分析出对髓核影响最大的力学因素。③收集手术后的人体椎间盘髓核组织标本,进行髓核细胞的原代培养、传代培养,并通过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化实验鉴定。传代到第2代的髓核细胞铺硅胶板,根据②分析出的影响最大的生物力因素,给髓核细胞加载相应的力学信号。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比较力学因素对髓核细胞增殖生物学功能影响。提取细胞总RNA并反转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加力组和对照组COL1和COL2基因mRNA表达情况。
  结果:1、临床研究: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组治疗结束时VA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三维平衡正脊手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随访时治疗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CASCS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而随访时治疗组的CASCS评分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既随访时治疗组在改善患者颈部体征及功能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3.7%、94.7%,均高于对照组的15.4%、89.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时治疗组的CAS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颈部体征及功能方面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2、生物力学作用机制研究:为了研究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机制,我们建立了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端加载头部重力50N,向上63N的牵引力,C3向右旋转45°,并给予C6棘突向左偏前方25°119N的旋转力。发现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操作过程中,相对于棘突上水平方向的推力,正脊手法向上的牵引力对椎间盘内髓核影响最大。提示我们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操作过程中,牵张力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3、微观生物学机制研究:加力组髓核细胞生长状态较好,形态近似圆形居多,突起多位于细胞长轴的两端,且细胞突起短而粗,细胞折光性较好。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加力组髓核细胞增殖能力较强,生长速度较快。荧光定量PCR检测髓核细胞胶原蛋白的表达,加力组的髓核细胞表达Ⅰ型和Ⅱ型胶原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1、三维平衡正脊手法不仅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症状,在改善患者颈部体征及功能方面远期疗效更优,且在治疗结束后患者颈椎的体征及功能仍有进一步恢复的可能。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理是通过缓解颈部肌痉挛,改善颈椎骨间结构,恢复颈椎的内部和外部力学平衡,降低对神经根等的物理刺激和压迫,从而改善神经根刺激的相关症状。为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提供临床依据,促进中医正脊手法的临床推广应用。
  2、三维平衡正脊手法在棘突上的推力对髓核应力及应变影响不大,而手法中向上的牵引力对椎间盘内髓核影响最大,由此我们认为正脊手法对髓核影响最大的为牵引力,牵引力对髓核的影响是我们研究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重点,因此我们后面分子生物学部分重点研究牵张力对髓核生物学功能影响。为阐明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机制提供生物力学作用机制支撑。
  3、牵张力对椎间盘髓核细胞影响的形态及生物学功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体外培养的髓核细胞在牵张环境中生长状态较好,形态以类圆形为主,突起多位于细胞长轴的两端,且细胞突起短而粗,细胞折光性较好。生理性的牵张力促进髓核细胞生长、增殖等生物学功能,促进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可能具有改善椎间盘髓核组织退变的作用,为阐明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机制提供微观生物学作用机制的支撑。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观察创愈液外用治疗蛇串疮在改善皮损变化、缓解皮损局部疼痛是否存在明显优势,系统客观地评价创愈液外用治疗蛇串疮的疗效性及用药安全性,为其有效性提供临床依据,充分挖掘中医药在本病治疗方面的优势。  方法:1.将确诊并符合观察标准的的80例蛇串疮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0例患者。2.治疗组口服龙胆泻胆汤加减、重症患者加泛昔洛韦颗粒(片)
学位
目的:通过对王捷虹教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炎的门诊病例的信息采集及统计分析,总结出导师对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法、辨证分型及各型的用药规律等,更好的为科研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方向。本研究对王捷虹教授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总结,对于名中医经验的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按消化一科门诊病历系统中筛选出95例治疗有效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炎的患者,根据他们的病
目的:基于“脾肾相关”理论,以不同治法干预尾吊大鼠,考察健脾方药、补肾方药和补肾健脾方药对尾吊大鼠骨丢失的防治作用,并揭示其分子机制,从而探索防治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SPF级,健康Wistar大鼠,体质量(200±20)g,2月龄,雄性,50只。所有大鼠先适应性喂养之后,依据体重分层后按每组10只随机进行分组,分成空白对照组、尾吊组、健脾组、补肾组、补肾健脾组。将尾吊组、健
学位
目的:通过对己亥年下半年少阳相火在泉时段脾胃病房入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利用SPSS对各气患者出院诊断的肝系、心系、肺系、肾系体征进行卡方检验及相关分析,探讨在该运气条件下患者各系体征的发生规律及可能存在的病机,为进一步探索疾病时相性奠定基础。  材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7月23日至2020年1月20日期间收治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病房的患者信息,经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后,提取患者的基本资
学位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与理论研究结合研究调和营卫法的应用规律,以期指导调和营卫法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  方法:  (1)数据挖掘,搜集古今医案,将搜集的医案资料统一规范后录入数据库,运用MicrosoftOfficeExcel和Python进行数据挖掘,研究疾病、症状、治法、用方和用药规律。  (2)理论研究,人工检索与电子检索相结合,梳理古代及现代相关文献资料,按时间顺序阅读、整理、分析。梳理
学位
目的:  本研究利用WebofScience(WOS)数据库提供的文献详细信息,从文献计量学,文献可视化等角度透视针灸临床研究的发展趋势,基于对刊载文献的数量,研究分类,研究热点,研究领域等多项指标的分类研究及年际变状况,分析针灸临床所关注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热点发展态势。探讨国内外针灸临床研究领域的学术现状与定位,对针灸临床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方法:  应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所检索针灸临床S
目的  搜集、整理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的相关资料,追溯其学术思想形成的渊源,总结提炼其治疗内科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使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方法  本文采用传统的文献学研究方法,以先生的手稿札记、学术著作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资料为对象,追溯先生学术思想形成的源流,整理、分析并总结其临证经验,提炼学术思想,撰写研究论文。  结果  本文通过分析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
学位
目的:通过研究以五藏功能为核心的五藏体系形成发展的思维和语言认知影响因素,探讨以中医思维模式解析现行教材中五藏功能的重要性。  方法:通过结合思维心理学、思维发生学等学科知识,“家族相似性”、原型范畴等认知语言学理论,采用文献搜集与整理的方法,以《黄帝内经》及现行《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五藏相关内容为基础,参考历代医家著作及现代相关文献,以中医五藏发展史等相关研究为基础线索,分析五藏功能形成发展阶段的
目的:观察M2型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和局部微血管在不同级别湿热下注型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和关系,探讨湿热下注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突破细胞外基质屏障发展为宫颈癌的理论机制;根据湿热下注型宫颈病变发展过程中相关标志物变化的趋势,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验证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理论价值;并探究中药制剂派特灵对湿热下注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学位
目的:保肢术已成为治疗肱骨恶性骨肿瘤的主流方式。然而使用保留自身关节保肢术治疗肱骨干恶性骨肿瘤仍然存在争议和挑战。本研究旨在提出基于改良的骨强度评分系统选择个性化重建肱骨干恶性骨肿瘤节段性骨缺损的保关节术式策略。同时评估中药治疗转移癌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临床疗效。  病人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10年1月到2016年12月使用保关节术式治疗的28例肱骨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2例,女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