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壳结构双金属纳米颗粒能量耗散特性研究

来源 :东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ingto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发展的飞速进步,传统能源的日益消耗带来了众多的环境问题,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太阳能以开采灵活、储量无限等优势成为一种理想的替代能源。纳米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太阳能高效吸收和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双金属纳米颗粒能够有效整合两种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同时表达每种金属的独特性质,进一步提高光散射、光热转换、等离激元共振衰变和光子激发等性能。探索和了解核壳双金属纳米颗粒中能量衰减路径和能量传递规律对于实现新型太阳能材料的光学性能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了核壳结构纯金属纳米颗粒和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光谱学性能、磁场、电场及吸收功率分布,研究纳米颗粒与入射光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核壳结构双金属纳米颗粒能量耗散规律。首先,建立核壳结构纯金属纳米颗粒和双金属纳米颗粒几何模型,模拟可见光波段入射光与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分析两种纳米颗粒的光学特性,获得核芯粒径和壳层厚度对纳米颗粒吸收、散射和衰减的影响。证明了双金属纳米颗粒的核芯粒径和壳层厚度均可有效调控纳米颗粒的吸收效率,Ag@Pt纳米颗粒核芯粒径从10 nm增加至50 nm时,吸收率从99%降至71%,但仍接近于Ag@Ag纳米颗粒,而壳层厚度的增加导致Ag@Pt纳米颗粒的吸收率降低较快,根据核芯粒径和壳层厚度的改变对共振的作用程度不同,可以有效调整共振波长和共振波段范围。其次,采用离散网格计算纳米颗粒周围的电、磁场分布,基于核芯材料与壳层材料的不同折射率分离双金属纳米颗粒的核芯及壳层能量分布,获得纳米颗粒内部的吸收功率分布,定量描述衰减过程中的能量分配,揭示光诱导下双金属纳米颗粒内的能量传输规律。研究发现原子之间不同的屏蔽作用影响核芯及壳层吸收功率曲线的共振峰演变过程;当波长处于第二个共振峰时,纳米颗粒表面具有更集中的电场分布和磁场分布,此时Ag等离激元衰减更快;较高的壳层吸收率使得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激发的能量的衰减路径从核芯金属转移到壳层金属,并且能量更趋向于向附近材料转移。最后,通过研究能量耗散过程中的吸收率变化规律、不同材料核芯及壳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引起等离激元和非等离激元金属相互作用的材料属性等因素对能量传输过程的影响,揭示核壳结构双金属纳米颗粒能量耗散规律。当核芯粒径增加至100 nm时,纳米颗粒通过散射进行的能量耗散占比增加,出现吸收率反转现象;非等离激元金属壳层能带间的快速电子跃迁是纳米颗粒表面电场能量的优先耗散途径,采用介电常数虚部值较大的金属壳层有助于加速纳米颗粒表面能量的衰减。
其他文献
两相流存在众多领域,国内外学者持续不断的研究无不验证着两相流研究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在管道动力装置安全运行的深入研究,一些不稳定因素造成的管道非稳态振动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目前针对管道振动的研究主要有摇摆、起伏和横向振动状态。通过对研究现状的分析,发现目前对横向振动状态的研究比较少,不足以支撑工程实际应用,且模拟计算方法使用也比较少。因此,无论是对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的研究,还是借助数值模
现在城市集中供热发展势头迅猛,集中供热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供热管道使用时间的增加,泄漏事故也在不断的发生。管网泄漏的时间和地点大都无规律可寻,造成经高价软化处理的热水流失,而且对采暖期的供暖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供热管网泄漏的检测及时发现泄漏非常必要。针对埋地管线泄漏定位难的问题,利用了负压波泄漏诊断技术,建立管道泄漏模型对管网中影响定位精度的因素做控制变量模拟分析。当管道发生泄漏时,泄漏处的相对
腔体结构及内部声腔构成的腔体结构-声腔耦合系统广泛应用在汽车、飞机及船舶领域。由于腔体结构-声腔耦合系统振声特性对内部设备正常运行及工作人员声学环境具有重要影响,预测并控制腔体结构-声腔耦合系统声振特性具有显著现实意义。本文针对腔体结构进行振动建模及声振耦合特性分析,以期为腔体结构内部声场分布、声振能量传递规律及声振耦合机理的获悉提供可靠的研究基础和理论参考。本文利用能量法建立三板组合结构、四板组
随着我国人口的大幅增长,塑料生产和使用越来越频繁,导致废塑料的产量巨大;同时,由于工业的发展,污泥产量也随之增高,“白色污染”和“污泥围城”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基于废塑料和污泥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准则,采用化学链气化技术(CLG)进行处理,选用铁矿石载氧体作为基础载氧体,用Ca、K、Na三种碱(土)金属离子对其负载,既可以增强载氧体的活性,还可以用于脱除PVC塑料化学链气化过程产生的HCl气体。由
近年来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水热炭化法是将污泥转化为可利用的物质的前沿技术之一。此外,由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可能性,通过CO_2对水热炭气化能够对“碳中和”的实现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水热炭化法处理污泥以及水热炭的CO_2气化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研究了水热反应温度(160~260°C)、停留时间(30~150min)和醋酸浓度(0~3mol/L)对水热炭化工艺和CO_2气化行为
全球工业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导致了大量工业和生活废水的产生,从而加剧了城市污泥处理问题。热解是一种新兴的污水污泥处理和处置技术,在热解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比焚烧少。然而,在污泥蛋白质热解时,容易产生NOx前驱体。影响污泥热解因素众多,污泥本身含有的糖类化合物对污泥蛋白质热解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本文详细研究了污泥中蛋白质与糖类交互作用下的NOx前驱体生成的影响机理。对污泥脂质和蛋白质进行提取,得到脱脂
连铸是生产合格钢铁产品的重要环节,高品质、高效率、低能耗是连铸技术追求的目标。高拉速是提高钢铁企业生产效率和降低能耗的重要手段,然而,拉速的提高会增加连铸漏钢几率,一旦发生漏钢事故,将给钢厂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漏钢事故的发生,即可以从连铸工艺参数角度出发,优化现场浇注条件,从根源上避免漏钢事故,但是,从生产实践来看,仅从工艺参数优化方面,无法完全避免漏钢事故,因而,开发准确的漏钢预报模型可
纳米流体作为一种较新的科技产物,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混合流体,因其在传热性能方面有卓越地表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关注。本文运用了计算流体动力学中的模拟软件及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简称DPM)方法对不同流体进行了模拟,首先选取了一个三维立体圆形管道,圆管的三个部分分别位于X、Y、Z三个平面空间,且每段的长度相等,然后围绕纳米流体的
油砂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尽管由于经济原因并非优先开发利用的对象,但对其进行研究储备有助于战略意义上保障国家能源的安全。热解干馏可以将油砂沥青分解成低分子烃类进行回收,油砂中的硫原子随热解过程的进行以有机硫的形态迁移至焦油产物,影响油品质、阻碍对油砂的工业化利用。目前的研究方向均把目光放在对产物中的硫进行脱除,而我们希望探究难以脱除的硫是如何形成的。应用传统的实验技术难以在微观层面研究硫的迁移,因此
随着人类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全球能源危机日趋严峻。此外,在化石能源利用过程中,过度的可吸入颗粒物、温室气体等燃烧产物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气候问题,开发替代燃料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生物柴油是新型环境友好型替代能源,其主要成分为碳数分布在C6~C24的长链脂肪酸酯,被认为是一种优质的替代燃料,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其展开了广泛研究,是当前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