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P HEMT工艺的D波段接收机芯片设计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527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电路已经发展到越来越高的频域。在无线通信领域,数据传输对无线信道容量和传输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毫米波具有宽带宽,良好的方向性等优点,可以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需要。毫米波接收电路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在整个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InP HEMT工艺,主要围绕D波段接收机电路及其宽带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从InP HEMT器件入手,对其结构和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几种电路设计过程中常用的无源器件并对三种常见接收机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本文将以低噪声放大器和混频器为核心电路进行接收机电路的设计。根据电路设计方案,本文基于InP HEMT工艺设计了两款D波段低噪声放大器电路。低噪声放大器采用共源放大电路作为基本电路结构,第一级电路采用最小噪声匹配,后几级电路从增益的角度考虑采用共轭匹配的方法进行电路设计。针对电路稳定性问题,文中主要采用了两种提高稳定性的方法:一是在直流偏置电路中加入电阻和电路中的旁路电容构成低通滤波电路,吸收掉低频较高的增益,防止电路在低频处产生自激,造成电路不稳定;另一种方法是在管子的栅极和漏极之间加入阻容串联网络,利用反馈电路提高电路稳定性。四级低噪声放大器电路的芯片尺寸为1×0.62mm2,在110GHz到160GHz频带内,实现了增益大于15dB,噪声系数小于4.5dB。为了提高电路增益,在此基础上又设计了一款五级低噪声放大器电路,电路尺寸为1.2×0.62mm2。五级电路的反馈网络与四级电路的电容反馈网络有所不同,采用的是阻容串联反馈网络。仿真结果表明,在120GHz到150GHz频带范围内五级电路实现了增益大于20dB。与四级低噪放相比,五级低噪声放大器电路在宽带内实现了更高的增益。针对下变频电路,本文采用0.5μm InP HEMT设计了一款D波段单端阻性混频器电路。为了实现大带宽和低转换损耗,本振和射频端口都采用了开路微带线进行匹配电路的设计,中频端低通滤波电路则是由串联微带线和并联的接地电容构成,芯片尺寸为0.4×0.5mm2。仿真结果显示,在整个D波段内实现了转换增益为-13.5~-9.7dB。与同频段同类型的电路结构相比,本设计在带宽和转换损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最后,在设计完成低噪声放大器和混频器电路的基础上,将这两部分电路级联完成了一款D波段接收机电路设计。整个接收机电路版图仿真结果显示,该电路在120GHz到150GHz频带范围内转换增益为7-10dB,噪声系数小于12dB,电路尺寸为1.4××0.62mm2,电路指标基本达到预期要求。本文基于InP HEMT工艺分别设计了一款D波段低噪声放大器电路、混频器电路以及接收机电路,对毫米波通信电路的设计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该文针对当前我国出现的美丽乡村建设热潮,美丽乡村旅游特色逐渐丧失的问题,以宁波柴桥大河洋美丽小镇规划为例,从绿色生态的视角下探索乡村特有的生态资源,充分挖掘乡村旅游
对NACA4412翼型低速绕流进行了定常/非定常数值计算。对流项及扩散项的空间离散分别采用Roe格式和二阶中心格式,时间方向采用了二阶精度的双时间步隐式方法求解,湍流模式采用
对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近12a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统计,介绍了该专业毕业生历年就业中的特点与趋势,分析了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针对传统电源插座的缺陷与功能不足,利用电能参数自动检测、RFID射频识别、Wi Fi无线通信、嵌入式MCU,以及Android智能控制、管理等多种技术,设计出一款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插座
<正>荒诞既不寓于人,也不寓于世界,而在于两者一起出场。荒诞一时间就成为连结人与世界的唯一纽带。——加缪:《西绪福斯的神话:论荒诞》我第一次见罗杰·拜伦是2013年9月,探
期刊
过去的一年,政府、中国钨协、钨企业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有色工业局纷纷进行关于钨的调研,召开座谈会,下发清理整顿的文件,减少出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8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u-PA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
设计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随处可见身边的商业场所无不在空间设计上强调自己的个性表现,小到一个面馆大到个商业综合体都在用空间设计语言表达自身的特殊气质,这些装饰语
隋朝建立后,在开皇时和大业初年对前代的田令进行了多次整顿改革,制定出适应新形势的土地制度。这些改革,使均田令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机,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中国均田史上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