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籽中植物雌激素活性作用物质木酚素提取分离及分析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dwj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酚素(Lignans)作为一种天然植物雌激素,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在抗癌、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药效,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对亚麻木酚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亚麻籽皮中富含木酚素,本课题以亚麻籽为原料,以木酚素为研究对象,优化了从亚麻籽中提取天然物质木酚素的工艺,本着提高产品得率的目的,进行了亚麻木酚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   ⑴通过对提取方法、提取溶剂、提取次数等的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选,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溶剂为50%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20(m/v),提取3次,提取时间4小时。   ⑵通过碱解、酸中和、过0.45μm醋酸纤维素膜除杂、X-5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步骤将亚麻木酚素粗品进一步纯化。并确定了最佳纯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亚麻木酚素粗提物中木酚素的平均百分含量为80.64%,平均得率为9.35%。   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亚麻木酚素做定性测定,通过对展开剂选择确定了最佳薄层色谱操作条件,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   ⑷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于亚麻木酚素的定量测定,其标准曲线为Y=0.2208X-0.0058(R=0.9996),结果表明亚麻木酚素在5μg·mL-1~25μg-mL-1范围内浓度与OD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SD为0.89%(n=5)。   ⑸建立和系统论证了亚麻籽中亚麻木酚素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优选了液相色谱条件:选用紫外检测器作为液相色谱的检测器,检测波长:276nm;采用SymmetryC18色谱柱(5μm,4.6×150 mm);柱温:室温;以甲醇∶1%冰醋酸=45∶55(V/V)作为流动相;1.0mL·min-1的流速;进样量为10μL;灵敏度:0.01AUFS。以色谱峰面积积分值对进样量进行回归,得线性方程Y=5269X+2816.2(R=4).9991),结果表明亚麻木酚素含量在8.04μg-mL-1~48.24μg-mL-1范围内,含量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值(RSD)为0.92%(萨5)。   目前国内外对亚麻木酚素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提取、分离和纯化及其作为食品、保健品添加剂而达到的多种功效。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对亚麻进行基因改造提高木酚素得率,或是通过对亚麻籽的综合提取利用而提高亚麻籽中多种有效成分的利用,提高经济利润,发展多种亚麻籽系列保健产品。本论文主要针对提取、分离和纯化做了系统性的基础研究,并用正交试验进行多因素的交叉影响研究,并对亚麻籽的综合利用做出了初步研究。
其他文献
为了发现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本论文在详尽总结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新型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和噻吩、吡唑、嘧啶4大类化合物,共合成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222个;其中新化合
学位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是一种中时效非去极化型肌松药。它是苯磺酸阿曲库铵众多异构体中的一种(R-顺,R—顺),药效比阿曲库铵强3倍。其代谢方式和阿曲库铵一样均是自然降解。相对于阿
以半导体材料为催化剂的光催化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水处理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高效、稳定、无二次污染以及对各类有机污染物尤其是难生物降解的有毒污染物进行彻底氧化的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近年的研究发现它们是动植物细胞内一类重要的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因子。目前在动物、植物以及病毒中已有数百种miRNA被鉴定,它们参与
摘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要求,更是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的有利途径。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充分利用音乐课非高考科目的灵活性,以讲述故事为方式提高学习兴趣,横向整合各学科资源,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简论如下。  关键词:故事 ; 课堂教学 ; 有效性  当前,高中音乐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在高考科目的严重挤
卤化化合物具有结构的多样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疾病防治领域。卤元素的添加通常可以增强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但由于缺少底物的特异性和区域选择性使得通过传统化学
学位
细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即BR)是目前被研究的最多,了解最为透彻的色素蛋白之一,它是盐沼盐杆菌(Halobacterium salinarum)的紫膜中存在的一类纳米色素蛋白,在光照条件下合成,与植物中的叶绿素和动物视网膜中的视黄醛一样,都具备光敏性。细菌视紫红质具有独特的光致变色效应,并且便于制备成薄膜材料,是非常有发展前途与研究价值的生物光学材料。这种具备良好生物活性
学位
自从自组装分子膜被发现之后,人们便对这种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组装分子膜因具有性能优良、制备简单、设备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应用领域广阔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