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在邓铁涛教授的五脏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分别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和慢性心力衰竭两种疾病的中医临床证候进行深入研究,尝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和非线性主成分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多元统计方法探讨中医五脏相关的数量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数据。由973课题《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临床研究组按照方案要求,收集广东省中医院住院和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2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73例,完成中医临床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表。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tatTrans软件对数据库类型进行转换,建立SPSS、SAS统计软件支持的规范数据库。运用SAS9.1软件,分别对两个数据库五脏各自症状进行非线性主成分分析,各提取五个主成分,代表五脏各自症状的综合指标。并用五脏的综合指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多元统计方法分别研究两种疾病的五脏相互之间的定量关系。运用SPSS15.0软件做相关与回归分析,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与逐步多重线性回归研究一脏与其它四脏症状间的关系。用AMOS7.0软件绘制通径图。结果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研究中,收集了有效病例266例。这些病例中医辨证主要是肺胀,约占95.5%。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肺、肝、脾、肾、心五脏有效症状分别有42个、11个、28个、22个、16个。采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5个主成分,每个主成分代表其原始数据90%以上的信息,记作“肺”、“肝”、“脾”、“肾”、“心”。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提示:脾-肺、肺-肾、脾-肾、心-脾、心-肺之间呈现正相关,心-肾之间呈现负相关。其中,肺脾肾心四脏密切相关,涉及两脏相关最为密切的是肺肾,其次是心肺、脾肺、心脾、脾肾;涉及三脏相关较为密切的是心肺肾、脾肺肾,其次是心脾肺;涉及四脏相关较强的有心脾肺肾。从总体效应来看,脾-肺、肝-肾、肝-肺、肝-脾、脾-肾之间呈现正相关。与五行学说相符的关系有脾土生肺金、心火生脾土、肺金生肾水、肾水克心火。选取数据收集较为完整的“肺”、“脾”、“肾”,采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其与其它四脏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提示:肺脏与脾肾心三脏的症状关系密切,病机主要反映在脾失健运,肾气虚弱,心血虚等方面;脾与肺肾心肝相关,病机主要反映在肺肾水液代谢障碍、心血虚、肝气郁等方面;肾与肺肝脾心相关,病机主要反映在脏腑阴阳失调方面。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中,收集了有效病例373例。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肺、肝、脾、肾、心五脏有效症状分别有34个、23个、42个、25个、15个。采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5个主成分,每个主成分代表其原始数据95%以上的信息,记作“肺”、“肝”、“脾”、“肾”、“心”。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提示:脾-肺、心-脾、肾-肝、肝-脾之间呈现正相关,脾-肾之间呈现负相关。脏与脏的间接效应较弱。从总体效应来看,肝对脾具有正向效应。与五行学说相符的关系有脾土生肺金,心火生脾土,肾水生肝木,脾土克肾水。采用相关与回归分析一脏与其它四脏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提示:心与肺脾肾相关,病机主要反映在心肺气虚,脾失健运,水液停聚,痰瘀久而化热等方面;肺与心脾肝肾相关,病机主要反映在痰瘀扰心,神志异常,肺脾气虚,肝阴血虚,肾阳虚等方面;脾与肺心肝肾相关,病机主要反映在心脾血虚,痰浊阻肺,肝阴血虚、虚火内扰,脾肾阳虚等方面;肾与肺脾肝相关,病机主要反映在肺肾气虚外感,脾气虚,肝肾阴虚等方面;肝与肺脾肾心相关,病机主要反映在痰浊阻肺,心肝血虚,神志异常,脾虚水泛,肾精血虚等方面。结论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强而有力的分析工具,本课题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非线性主成分等多元统计方法研究中医五脏相关理论,在方法学上具有重要的实证意义。本研究采用非线性主成份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相关与回归的方法对两组中医临床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研究,结果提示:肺脏与脾肾心三脏相关,尤以心肺肾、脾肺肾这两种模式相关关系较为密切,与中医理论是相符合的。同时还得出脾-肾、脾-心、肺-肝、肝-肾正相关,心-肾负相关,验证了五行学说中“土生金”、“火生土”、“水生木”、“水克火”的经典理论。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研究结果提示:心与脾相关较为密切,同时还得出脾-肺、肾-肝、肝-脾正相关,脾-肾负相关。验证了五行学说中“火生土”、“土生金”、“水生木”、“土克水”的经典理论。不同疾病,不同发展阶段,证候表现同样反映多脏腑相关的特点。病情越重,涉及病变的脏腑越多,证候组合越复杂。本研究中两部分临床数据表明,五脏的任意两脏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脏功能异常,都会影响到其它四脏。从一种或多种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出发,系统探索五脏相关的理论内涵,以指导临床诊治现代疑难病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