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影的沧桑——20世纪台湾文学中的北京形象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ui4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的台湾作家担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严酷的现实导致作家们无法躲避政治的束缚。更重要的是,他们似乎冥冥中注定无法回避两岸分裂所造成的强大精神压力,他们的创作中总是或隐或显地体现着自身对于两岸关系的思考。对于台湾文学来说,与大陆文学的互相参照或许更能显示出自身的历史特殊性。从台湾文学所描述的北京形象展开论述,管中窥豹,更能体现出20世祭台湾文学的沧桑历程。 本论文拟分五章来展开论述。 第一章:简论文学中城市形象的定义以及现代文学中北京形象的基本特征。文学中的城市形象有别于形象学意义上的形象。文学作品中的城市形象,即是作家与城市直接、间接(如通过报刊、书籍或影视媒体等)的接触过程中,主观上形成特定的城市形象,并将之诉诸于笔端,用文学虚构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城市形象特征具有以下特点:一、虚构性;二、主体的客体化;三、时代性。现代作家们描述北京城时,总是强调其乡土田园形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京城市乡土形态的特征引起了从传统社会里走过来的现代作家的共鸣。 第二章:考察日据时期台湾文学中的北京形象。通过张我军、钟理和作品中的北京形象的疏理,发现他们笔下的北京城浮躁势利,人与人之间虚伪、冷漠,所谓的血缘、亲情荡然无存,自私自利主宰着居民的心灵,金钱决定一切。这种极端化描写背后有着很复杂的原因:文明/野蛮二元对立的思维、两岸的相互误解、倾向写实的创作态度、自身生活状态的折射。他们笔下的北京城并没有表现出丰富的生活内涵,仅仅成为一种民族的隐喻的象征体而存在。 第三章:考察五十至八十年代大陆迁台作家的北京描写。此时期,梁实秋、林海音、唐鲁孙、郭立诚、夏元瑜、白铁铮、台静农、小民、喜乐等作家,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老北平的风俗百相。远离故土,漂泊异乡,抒发乡愁是其北京描写的内在动因。更重要的是,这种有意识的文化保存(故乡风俗描写)就是自身在当下现实处境中的自我坚守,也是对于现实社会的反应。 第四章:考察台湾旅外作家笔下的北京形象。梅森、陈若曦、於梨华、聂华苓、庄因等人,都关注的是新北京的前途和命运。在某种程度上,新北京甚至就是祖国大陆的代名词,北京虚化为国家的符号象征,失去原有的古都的丰富内涵。北京成为新兴的、充满蓬勃朝气的新时代的象征。同样,北京城里标志性历史建筑的维修、翻新就是历史向前发展、中国繁荣富强的象征。但是,在欣喜之余他们也感受到了“嫁出去的女儿”的痛苦,祖国的落后和繁荣,与他们都毫无关系,他们仅仅充当祖国历史的见证者的角色。 第五章:以李敖《北京法源寺》、张北海《侠隐》两部作品为例,探讨九十年代以来台湾文学中的北京想象。两岸关系的缓和以及联系的日益紧密,台湾作家比较容易地回到大陆探亲、访友,文学中的乡愁已经不是那么迫切。再加上北京近年来现代化都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已经和国际上的工业城市没什么两样。现实中的北京在台湾作家心目中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魅力。李敖、张北海为代表的台湾作家开始在民国的想象中随心所欲地纵横驰骋,考察古城在历史变动中的艰难蜕变以及城市日常生活形态的稳定性,达到另类“精神还乡”的目的。
其他文献
刘秉忠(1216-1274)是元朝赫赫有名的开国功臣、政治家,他先从道后入佛,集儒释道众多身份于一身,具有传奇色彩。同时他诗、乐、书、画俱善,文学修养渊深,志向高远而又性情洒脱,是一
期刊
WiMAX可以为较大范围内的固定和移动用户提供高带宽的数据业务和IP语音服务,本文认为WiMAX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机遇,另外对WiMAX技术当前存在的风险也做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空间方位问题的研究是现代汉语研究的热点,但是空间方位问题历时演变研究的文章很少。本文选取汉语中表示一定界限范围内外的一组方位成分--“裹、内、中、外”为研究对象,力图
学位
我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已近十年,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碰到了一些英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如何做好英语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英语教师必须认真 I have been teaching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历史题材创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悠久的传统,佳作迭出。本文以中国古典戏曲这种特殊文学体裁中的历史题材创作为考察对象,分别以元杂剧历史剧和明清传奇历史剧作为研究重点
本文以对海量实际语料的考察为基础,以认知语法为理论框架,探索了汉语程度副词表达界限性质的特点及其在各种有界与无界的句法环境中的表现。本文的理论推演主要建立在汉语认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