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相关肿瘤中病毒基因多态性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_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与多种人类肿瘤的发生有关,如Burkitts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何杰金病(Hodgkins disease,HD)、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以及胃癌等。EBV在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但EBV相关肿瘤的分布则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人群倾向性,除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外,是否存在与EBV相关肿瘤有关的EBV基因变异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往对EBV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多局限在NPC高发区,而且多针对单一基因,EBV基因变异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尚未获得一致结论。本研究选择我国NPC非高发区EBV阳性NPC、胃癌和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多种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和分析,旨在探讨EBV基因多态性在EBV阳性NPC和胃癌发生中的意义。通过比较同一人种NPC高发区和低发区EBV基因多态性,揭示EBV基因变异与EBV相关肿瘤发生的关系及EBV相关肿瘤地域性分布的原因。   方法:①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75例NPC和1656例胃癌组织中EBV编码小RNA1(EBV-encoded small RNA1,EBER1)、PCR-Southern杂交检测268份健康成年人咽漱液(Throat washing,TW)标本中EBV BamHI-W片段以筛选EBV阳性标本。所有标本均采自山东省居住的当地汉族人群,籍贯山东,且上三代居住在山东省内。②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检测分析EBV阳性标本中1/2分型、F/f分型和C/D分型。③PCR结合DNA测序检测EBV阳性标本中EBV潜伏期基因EBER、核抗原1(EBV nuclear antigen 1,EBNA1)、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LMP1)和BamHI-A区右向框0(BamHI-A rightward frame 0,BARFO)基因的多态性,应用DNA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对比分析。与EBV标准株序列比较,根据各基因出现的共有突变,对各基因变异进行分类,进一步分析基因变异对相关基因功能的影响。④比较NPC、EBV相关胃癌(EBV-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GC)和健康人群各基因分型及各基因变异类型的分布,并与以往文献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   ①分别从NPC、胃癌和TW标本中检出EBV阳性标本141例(80.6%,141/175)、101例(6.1%,101/1656)和108例(40.3%,108/268)。随机取部分DNA质量高且样本量充足的标本进行多态性检测。   ②1型、F型和C型EBV的检出率分别为82.1%(215/262)、91.8%(236/257)和63.6%(147/247),1/2分型和F/f分型在NPC、EBVaGC和健康人群之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EBVaGC中D型EBV的检出率(52.4%,33/63)高于NPC(32.2%,39/121)和健康人群(28.6%,18/63),差异有显著性(EBVaGCvsNPC:P=0.010;EBVaGCvsTW:P=0.020)。   ③EBER基因变异主要表现为点突变,154例标本可分为EB-6m、EB-8m和EB-10m等3种主要变异型。EB-6m检出率最高,与以往2型毒株P3HR-1EBER序列一致;EB-8m和EB-10m为新发现的EBER变异型,在NPC中的检出率(27.7%,13/47)高于EBVaGC(2.0%,1/50)和TW(0%,0/55),差异有显著性(NPCvsEBVaGC:P=0.0002;NPCvsTW:P<0.0001);新变异型在EBER2转录区含有6个共有基因突变,其中4个(核苷酸44、46、57和61)位于其与细胞蛋白结合域。   ④EBNA1根据其C端氨基酸487的变化及其它共有突变可分为5种亚型,本研究在137例标本共检出V-val、P-thrV、V-leuV和P-alaV等4种亚型,V-val检出率最高,各亚型在3组人群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1/2分型与EBNA1亚型有关联性,2型EBV主要为P-thrV亚型,1型EBV主要为V-val亚型。   ⑤LMP1根据其特征性的突变可以分为7种亚型,本研究130例标本共检出China1、Med-和China2等3种主要亚型,China1检出率最高。EBVaGC中China1亚型、XhoI(-)变异(N端XhoI位点丢失)和del-LMP1(C端30bp缺失)的检出率高于NPC和TW,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而且EBVaGC中China1亚型分离株氨基酸326E-→Q突变率为62.8%(27/43),明显高于NPC(17.2%,5/29)和TW(30.0%,9/30),差异有显著性(EBVaGCvsNPC:P=0.0002;EBVaGCvsTW:P=0.019)。1/2分型与LMP1亚型有关联性,2型EBV主要为Med-亚型,1型EBV主要为China1亚型。3种人群中1型分离毒株LMP1亚型的分布无显著差异。   ⑥BARFO基因在127例标本中均出现变异,1413bp范围内有9处见于较多标本的错义突变,与B95-8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9.2%以上。根据其氨基酸共有突变分为2组4种亚型,118例标本变异类似,归为1组,另9例标本归为另1组,3种人群中各亚型的分布无差异。除3例标本外,已报道的CTL表位序列(氨基酸356-364)和与Notch作用部位(氨基酸351-371)在其余分离株均保守。   ⑦与南方相关研究数据比较,山东地区3种人群均以1型EBV、EBNA1V-val亚型和LMP1China1亚型为主,与南方一致;山东地区D型EBV的检出率高于南方;山东地区3种人群均以F型EBV为主,该变异在3种人群的分布类似,而南方NPC则以f变异为主,其它人群以F型EBV为主;山东地区NPC中可检出3种EBNA1亚型(V-val、P-thrV和V-leuV),且其分布与EBVaGC和TW相同,而南方NPC中只检出一种亚型(V-val),与正常人群及非NPC病人检出多种亚型的分布不同;山东地区LMP1China1亚型中较多标本出现氨基酸326E-→Q突变,而氨基酸335G→D突变率低于南方;山东地区LMP1检出Med-亚型,未检出B95-8亚型,而南方则存在B95-8亚型,Med亚型罕见。   结论:①山东地区以1型、F型EBV为主,D型变异与EBVaGC相关。②EBER新变异型的发现提示EBER可以作为研究EBV基因变异与肿瘤发生关系的靶基因,EBER新变异型可能与NPC的发生相关。③V-val是山东地区主要EBNA1亚型,其代表地域相关性变异。④China1是山东地区主要LMP1亚型,LMP1变异呈地域相关性,但也不排除伴有氨基酸326E→Q突变的China1亚型毒株与EBVaGC的相关性。⑤BARFO基因突变位点少,在不同人群中有类似的变异模式,提示其变异可能与肿瘤无相关性。⑥同一人种不同地域EBV基因多态性的差异与NPC的地域性分布有一定关系。
其他文献
氢氧化镁(Magnesium hydroxide,MH)阻燃剂具有无毒、热稳定性高、抑烟效果好等特点,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类新型无机阻燃剂。综合考虑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发展前景以及我国菱镁
语言表达能力往往可以展现一个人的内心思想,对于人才的行为习惯也能起到产生更直接的反映,是当前社会中人才不可忽视的重要能力.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处于青春期的最关键阶段,
黄色粘球菌(Myxococcus xanthus)属于变形细菌的δ分枝,具有滑动运动、子实体分化发育和群体捕食行为等复杂的多细胞行为,并且能够形成自然界最复杂的一类生物膜。在M.xanthus
本文考察了还原压力、反应压力、氢气流速以及空速对0.5%Pd/SAPO-31在正癸烷加氢异构化中反应性能的影响,并改变初始凝胶中Si源以及模板剂合成不同Si/A1比的SAPO-31分子筛,在含F
人FGF22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9p13.3,共有3个外显子,两个转录变异体.成熟的FGF22共有14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7.3KDa.FGF22主要表达于大脑和皮肤中,与FGF7、FGF10同属一个亚家族,
目的:探讨新型材料poly(ethylene argininylaspartate diglyceride)(PEAD)结合肝素包裹神经生长因子组成的三元复合体比单纯运用NGF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效果明显,为临床治疗
本文以西方油画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透视法则的运用、明暗造型的划分、印象色彩的表现、画面构成的塑造这四种手法的研究,总结出了创作不同油画画面空间效果所需的不同手段
太阳能光电化学池(PEC)分解水制氢做为一种新型的制氢方法,具有清洁安全以及可循环利用的优点。氧化锌(ZnO)因其来源广泛、制备方法简易、价廉无毒,备受关注。然而,ZnO的禁带宽度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