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与多种人类肿瘤的发生有关,如Burkitts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何杰金病(Hodgkins disease,HD)、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以及胃癌等。EBV在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但EBV相关肿瘤的分布则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人群倾向性,除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外,是否存在与EBV相关肿瘤有关的EBV基因变异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往对EBV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多局限在NPC高发区,而且多针对单一基因,EBV基因变异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尚未获得一致结论。本研究选择我国NPC非高发区EBV阳性NPC、胃癌和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多种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和分析,旨在探讨EBV基因多态性在EBV阳性NPC和胃癌发生中的意义。通过比较同一人种NPC高发区和低发区EBV基因多态性,揭示EBV基因变异与EBV相关肿瘤发生的关系及EBV相关肿瘤地域性分布的原因。
方法:①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75例NPC和1656例胃癌组织中EBV编码小RNA1(EBV-encoded small RNA1,EBER1)、PCR-Southern杂交检测268份健康成年人咽漱液(Throat washing,TW)标本中EBV BamHI-W片段以筛选EBV阳性标本。所有标本均采自山东省居住的当地汉族人群,籍贯山东,且上三代居住在山东省内。②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检测分析EBV阳性标本中1/2分型、F/f分型和C/D分型。③PCR结合DNA测序检测EBV阳性标本中EBV潜伏期基因EBER、核抗原1(EBV nuclear antigen 1,EBNA1)、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LMP1)和BamHI-A区右向框0(BamHI-A rightward frame 0,BARFO)基因的多态性,应用DNA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对比分析。与EBV标准株序列比较,根据各基因出现的共有突变,对各基因变异进行分类,进一步分析基因变异对相关基因功能的影响。④比较NPC、EBV相关胃癌(EBV-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GC)和健康人群各基因分型及各基因变异类型的分布,并与以往文献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
①分别从NPC、胃癌和TW标本中检出EBV阳性标本141例(80.6%,141/175)、101例(6.1%,101/1656)和108例(40.3%,108/268)。随机取部分DNA质量高且样本量充足的标本进行多态性检测。
②1型、F型和C型EBV的检出率分别为82.1%(215/262)、91.8%(236/257)和63.6%(147/247),1/2分型和F/f分型在NPC、EBVaGC和健康人群之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EBVaGC中D型EBV的检出率(52.4%,33/63)高于NPC(32.2%,39/121)和健康人群(28.6%,18/63),差异有显著性(EBVaGCvsNPC:P=0.010;EBVaGCvsTW:P=0.020)。
③EBER基因变异主要表现为点突变,154例标本可分为EB-6m、EB-8m和EB-10m等3种主要变异型。EB-6m检出率最高,与以往2型毒株P3HR-1EBER序列一致;EB-8m和EB-10m为新发现的EBER变异型,在NPC中的检出率(27.7%,13/47)高于EBVaGC(2.0%,1/50)和TW(0%,0/55),差异有显著性(NPCvsEBVaGC:P=0.0002;NPCvsTW:P<0.0001);新变异型在EBER2转录区含有6个共有基因突变,其中4个(核苷酸44、46、57和61)位于其与细胞蛋白结合域。
④EBNA1根据其C端氨基酸487的变化及其它共有突变可分为5种亚型,本研究在137例标本共检出V-val、P-thrV、V-leuV和P-alaV等4种亚型,V-val检出率最高,各亚型在3组人群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1/2分型与EBNA1亚型有关联性,2型EBV主要为P-thrV亚型,1型EBV主要为V-val亚型。
⑤LMP1根据其特征性的突变可以分为7种亚型,本研究130例标本共检出China1、Med-和China2等3种主要亚型,China1检出率最高。EBVaGC中China1亚型、XhoI(-)变异(N端XhoI位点丢失)和del-LMP1(C端30bp缺失)的检出率高于NPC和TW,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而且EBVaGC中China1亚型分离株氨基酸326E-→Q突变率为62.8%(27/43),明显高于NPC(17.2%,5/29)和TW(30.0%,9/30),差异有显著性(EBVaGCvsNPC:P=0.0002;EBVaGCvsTW:P=0.019)。1/2分型与LMP1亚型有关联性,2型EBV主要为Med-亚型,1型EBV主要为China1亚型。3种人群中1型分离毒株LMP1亚型的分布无显著差异。
⑥BARFO基因在127例标本中均出现变异,1413bp范围内有9处见于较多标本的错义突变,与B95-8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9.2%以上。根据其氨基酸共有突变分为2组4种亚型,118例标本变异类似,归为1组,另9例标本归为另1组,3种人群中各亚型的分布无差异。除3例标本外,已报道的CTL表位序列(氨基酸356-364)和与Notch作用部位(氨基酸351-371)在其余分离株均保守。
⑦与南方相关研究数据比较,山东地区3种人群均以1型EBV、EBNA1V-val亚型和LMP1China1亚型为主,与南方一致;山东地区D型EBV的检出率高于南方;山东地区3种人群均以F型EBV为主,该变异在3种人群的分布类似,而南方NPC则以f变异为主,其它人群以F型EBV为主;山东地区NPC中可检出3种EBNA1亚型(V-val、P-thrV和V-leuV),且其分布与EBVaGC和TW相同,而南方NPC中只检出一种亚型(V-val),与正常人群及非NPC病人检出多种亚型的分布不同;山东地区LMP1China1亚型中较多标本出现氨基酸326E-→Q突变,而氨基酸335G→D突变率低于南方;山东地区LMP1检出Med-亚型,未检出B95-8亚型,而南方则存在B95-8亚型,Med亚型罕见。
结论:①山东地区以1型、F型EBV为主,D型变异与EBVaGC相关。②EBER新变异型的发现提示EBER可以作为研究EBV基因变异与肿瘤发生关系的靶基因,EBER新变异型可能与NPC的发生相关。③V-val是山东地区主要EBNA1亚型,其代表地域相关性变异。④China1是山东地区主要LMP1亚型,LMP1变异呈地域相关性,但也不排除伴有氨基酸326E→Q突变的China1亚型毒株与EBVaGC的相关性。⑤BARFO基因突变位点少,在不同人群中有类似的变异模式,提示其变异可能与肿瘤无相关性。⑥同一人种不同地域EBV基因多态性的差异与NPC的地域性分布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