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建筑建设量最大,人均资源极其匮乏,以及能源利用率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其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所有建筑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虽然2005年后,我国出现了生态建筑的设计热潮,理论研究方面也呈现一片新兴向荣的景象,但在设计实践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不全面的舆论导向与实践,高技化和国际化的“生态建筑”盛行,生态建筑设计脱离地域自然环境等违背生态建筑基本原则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可持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在理论研究方面,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对生态建筑的研究主要为介绍各种生态技术,对生态建筑与地域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建筑如何回应地域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广泛和深入。本论文立足于我国生态建筑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现状,旨在更准确、更直观地为建筑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试图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建筑设计策略。在大量理论分析、文献分析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调查、对比、分析等作为主要手段,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论”的技术路线进行研究。首先,论文通过分析现代经典的的生态建筑理论,以及对生态建筑的再解读,得出这些生态建筑理论绝大多数都强调了设计回应地域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把“回应地域自然环境”解析为回应地域建筑材料、地形环境和地域气候三个方面,由此可见,回应地域自然环境是生态建筑的必然要求,而回应地域建筑材料、地形环境和地域气候也是实现建筑生态性的有效途径。然后,针对在具体的生态建筑设计中如何地回应地域自然环境的问题,在分析、总结与提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分别针对地域建筑材料、地形环境和地域气候三个方面的设计策略:1)从减少建筑材料在生产、运输等环节的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出发,提出了:就地取材、传统地域材料更新运用、废旧材料重复利用、回应地域经济与文化的材料运用等更为详细而具体的设计策略,并对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与举例;2)从减少对基地地形环境破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针对不同地形环境的三种处理方式:覆土型、架空型和接地型生态处理策略,并详细论述了这三种处理方式的生态效益、应用范围、处理方法与技术策略;3)从建筑的节能与能源利用的角度出发,针对我国的气候分区,提出了: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封闭保温+太阳能利用”设计策略;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的“通风+遮阳”设计策略;夏热冬冷地区的“活动通风+活动遮阳+活动保温”设计策略。针对气候资源丰富的地区,提出了气候资源的主动利用策略,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的主动利用以及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详细研究均以大量图表和表格等直观的方式展现了研究成果,以期对指导生态建筑的设计有所裨益。最后,通过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建筑作品与地域自然环境的关系,证明了这些建筑大多从地域建筑材料、地形环境和地域气候三个方面回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达到了较好的生态效果。同时也证明了本文设计策略的正确性,并且在本文提出的设计策略的指导下,笔者进行了一个生态建筑的设计尝试,也同样证明了本文提出的策略在指导生态建筑设计时的适宜性与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