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调查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6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形态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获取与之相对应的新的课程资源。把学生视为课程资源,称为学生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这是随着新课程改革产生的对课程资源的新认识,同时也引起了对它的研究。然而对学生课程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生课程资源概念的界定和分类的探讨上,对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仅仅被作为一种新的尝试而非系统性的教学实施过程,也因此出现学生课程资源开发碎片化、单一化的现象。随着课程改革和发展,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学生课程资源作为课程实施的前提和重要条件,因此研究学生课程资源开发对深化认识和利用学生课程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课程资源是指在课程活动过程中,存在于学生身上那些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以直接性、间接性、潜在性和显现性形式体现出来的知识、经验、智力、履历、个性、情感、态度、意志、价值观、性别和身体特征等以及反映学习情境、家庭背景、同伴关系及社区文化的履历性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课程资源的特点,以“四个子系统”课程资源理论、生成性课程资源理论、履历性课程资源理论、“师生双主体”课程资源理论为依据,编制调查内容,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了解、认同学生课程资源,但理解不统一(占88.52%),对学生课程资源不研究、嫌麻烦;学校开发学生课程资源但缺乏有效管理;学生对学生课程资源开发态度积极,但开发频率低、不平衡,也不明确资源的来源;家长对学生课程资源开发的支持度、参与度较高,但偏重于开发知识类资源。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是:学校主要使用传统课程资源,68.85%的受访者认为学校不建设学生课程资源,开发方式单一;教师不开发学生课程资源,如不开发学生个性类资源人数占85.25%,不开发学生履历类资源人数占72.13%;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没有将学生这一因素包含在内,没有成立相应的开发共同体,60%的学生在课堂上从不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63.03%的学生不进行预习,72.12%的学生不参与校外的学习活动;家长只重视知识和分数,忽视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传统课程资源观的影响、教师缺乏学生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面对投入表现为难情绪、学生没有形成新的课程资源学习习惯、家校开发学生课程资源不协调。为解决学生课程资源开发的实际问题,提出的学生课程资源开发的改进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课程资源开发策略”:学校要确立新课程资源观,建立开发原则,构建开发体系,选择开发方法;教师要变知识的“专家”为高级“学习者”,变传递过程为讨论过程,变“评分者”为“评论家”;学生要组建开发的主体—“学习共同体”,以探究与合作的开发途径,实现意义建构的目标;家长要通过学生表达思想、实践活动、社区活动开发学生课程资源。
其他文献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脱贫攻坚是一项重要战役。贫困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人力资本的缺乏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职业教育是一种能够直接作用于人力资本的教育形式,在我国的扶贫进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职业教育扶贫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重视,颁布了相当数量的政策,基于政策工具理论,对于这些政策做全面分析,提出优化意见,为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和今后乡村振兴中职业教育扶持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按照一定原则对职业教育扶贫政策文本的搜索与整理,汇总了我国国家层面有效政策样本3
高职院校百万扩招是职业教育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的必然举措,它是2019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此次扩招在生源方面有针对性地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工等社会群体,旨在使这个群体在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后,可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新要求。伴随着百万扩招任务的提出与发展,面对这些异于全日制学生的新增社会生源,高职院校尚未建立起成熟的应对方案,因此本研究尝试对新增社会生源做学习者学习特征分析,并据此提出具体有效的教学管理建议。
  本论文选取承担百
当前我国面向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支持呈现出“重儿童,轻家庭;重救助,轻服务”的特点。自闭症家庭对教育支持服务有需求,但教育支持服务对自闭症家庭生活质量的效果尚不明确。对此,本研究借鉴社会支持理论、家庭系统理论、社会生态理论和协同理论,参考现有残疾人康复服务协同模式,构建了以父子子系统、母子子系统和夫妻子系统等组成的微观系统;学校、社区和康复机构等组成的中观系统;医院和社会公益组织等组成的外观系统以及政府、文化等组成的宏观系统构成的自闭症家庭教育支持服务协同作用模型。同时,开展实证研究,探讨自闭症家庭教育支持服
从“产教结合”到“产教融合”,我国职业教育产教关系探索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历程,产教关系也愈发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脉,产教融合更是成为近年来一系列政策文件的焦点。在职业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之下,地方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本地职业教育发展的程度息息相关,职业教育产教关系也随地方产业的差异在区域层面呈现出较强的异质性。因此,当宏观政策框架体系搭建完成后,产教关系“最后一公里”的末端治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从县域层面进行精准施策成为治理的内在要求。
  以中部产业大省——河南省为例,本文将县域作为基本的分析对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相比原来的各版教材,在内容、主题、体例等方面既有突破,也有传承。课文的总数量差不多。模块化教学的体例没有变,每册六个单元,以单元来汇聚同类文章的编制方式也没有变。但在单元主题的设定上,课文篇目的选择上则更加强调与时俱进,贴近现实生活,更加突出人文主题,做到知识性、工具性兼顾。随着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推广,同一种教材,面对不同的师生,在目前师情、学情尚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如何正确理解新教材“单元设置”意图?怎样才能科学、实用地规划设计新教材中的古诗文单元内容,以实现古诗文
在教育实践中,有这么一批学生,他们虽然处于社会经济背景劣势地位,但是他们却能克服这一不利因素,取得优秀成绩,这一类学生称之为“抗逆学生”。研究抗逆学生为何能在学业成就上逆袭,有利于提升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表现,也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抗逆学生学业抗逆力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整理与比较分析,并且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以及抗逆力理论模型,利用浙江省小学教育质量监测数据,以浙江省抗逆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水平多层线性模型,分析学校层面与个体层面上对抗逆学生学业抗逆力的影响因素。
  
毋庸讳言,“编外”幼儿教师是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并提升“编外”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保育的整体水平、优化幼儿教师队伍的结构,促进我国幼教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迄今为止,目前我国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各学段教师为研究对象,而对所谓的原因和对策的研究比较形式化和粗浅。在本研究中,笔者以“编外”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从“编制”的角度剖析其中的因素并提出初步建议。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从身心健康状况、薪资工作状况、人际关系、社会地位、价值观念、职业认同、
周诒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青年时期在父亲的支持下先后求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的耶鲁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学成归来,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带回国内,并于1913年10月至1918年1月任清华学校校长,为了清华的发展呕心沥血,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周诒春的高等教育思想内容全面、体系完整,主要体现在:在教育目的上,以培养“完全人格”为旨趣;在教育内容上,大力推行“三育并举”(品德修养、课业学习以及身体锻炼);在教育方法上,坚持学习与生活齐头并进、德育与体育并驾齐驱、个人与国家紧密相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隔代抚养家庭数量逐渐增加。在隔代抚养的家庭中,某种程度上,父母教育缺失,祖辈的精力有限,教育思维滞后等因素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所以研究隔代抚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及改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选取了高淳区G小学为研究对象,将学习习惯划分为九个维度,利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隔代抚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与此同时,还采用访谈调查法进一步全面、客观地了解隔代抚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以及家长、教师对隔代抚养小学生学习习
在知识日益更新的时代里,重要的不是拥有多少知识,而是如何获取知识,学会如何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如何在基础教育的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了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促进现阶段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是有利的。然而现阶段初中地理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依赖教师、依赖家长,缺乏自我思考。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并提供一种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持续发展、终身都能从中获益。
  思维导图是建立在脑神经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