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探骊

来源 :首都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noonki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竞技武术是百年来中西方体育文化碰撞、融合的“新事物”,具有建构跨文化认同、融通中外的“先天优越性”,是饱含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国际传播优秀范本,而实践中随着竞技武术国际传播的“全速推进”,其人才培养难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现实滞后性”。通过运用文献资料、口述史、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跨文化交际学、历史学、中西方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竞技体育教育学等理论知识,审视竞技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路,总结人才培养成效与经验,并探讨相关人才培养的改进之策,期望为相关单位培养高质量的竞技武术国际传播人才提供参考。研究结论认为:1.在相关人才培养单位和广大传播者的共同努力、推动下,竞技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取得阶段性成效,武术已经成功进入青奥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世界运动会等综合性运动会,世界范围内的竞赛体系不断完善,各国竞赛水平大幅提升;2.竞技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应当属于“广义”的、“客观”的培养过程;3.对竞技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应具备的素养按重要性排序:在“高水平运动队执教”层面,专业技能最重要,其次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多学科理论能力,再次是语言交流能力等;在“大众普及”层面,语言交际能力更重要;4.在人才“客观培养”中存在“体教结合有待完善、人才‘供需信息’不对称、未形成稳健的‘人才梯队’、对人文教育的重视不足、未能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等问题和不足。研究建议:1.相关人才培养单位在保持较高竞赛技术培养优势的现状基础上,加强对武术文化和武术国际传播理论等方面的培养,如丰富竞技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以更好地指导竞技武术国际传播实践,站在弘扬武术文化和发展武术事业的高度培养文武双全的竞技武术国际传播人才。2.相关政府部门重视竞技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政策的连贯性,完善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保障等制度,使海外传播人才无后顾之忧;同时大力支持各高校搭建更有吸引力的海外实习基地,政府牵头对接海内外高校联合培养等,提升海外实习学生的安全保障和工作尊严。3.国际武联等竞技武术国际推广单位加大相关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鼓励国际间人才流动,并促进海内、外竞技武术俱乐部发展,建设世界各国多层次的竞技武术人才梯队。4.探讨“与时俱进”的培养理念,坚守“育人为本”,把“夺冠摘金”和“关注运动员幸福与健康的终身体育”结合起来,增强竞技武术教育的吸引力。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后,篮球文化在全世界广泛流行起来,在篮球比赛中,不仅要求运动员能掌握技术水平和战术水平,而且,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力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赛场上篮球运动员常常要做到突破快,防守突然启动快,抢篮板球起跳快,这些动作技术都需要靠强大的腿部力量来支撑,因此在训练中我们应该重视腿部力量的锻炼。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进行实验,并进行相关的分析。把实验进行相关的安排,实验组的人员接
起跳技术作为跳远项目的重要技术之一,对运动员的能力要求极为严格,虽然目前我国涌现了很多优秀的运动员,但其起跳技术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以2019年全国田径冠军赛总决赛男子跳远前8名运动员起跳技术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8名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找出8名运动员起跳阶段技术动作的优缺点,并探讨技术动作优缺点的形成原因,希望能为我国运动员改进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查阅核心稳定性训练相关文献、书籍、训练视频以及与专家访谈,选取并设计一组适合青少年的训练动作应用到实验中,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对9-14岁青少年蛙泳速度影响的实验研究,大量参考运用于体育领域中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与手段,思考探索核心稳定性训练对青少年在蛙泳速度方面产生的影响。旨在提高青少年腰部稳定性、平衡能力进而促进其蛙泳成绩的提升,为9-14岁青少年蛙泳教学与研究提供理论铺垫。本
自《2013-2016周期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以下简称:2013周期规则)将有氧踏板评分规则正式列入后,《2017-2020周期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以下简称:2017周期规则)进一步地完善了有氧踏板评分规则。评分规则是项目发展的导向、竞赛评分的尺度。透彻地把握有氧踏板评分规则和深入地研究艺术创编,对有氧踏板艺术创编的方向、竞赛成绩的优劣和项目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依据2013和20
本文以1987-2020年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对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基本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其活动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通过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基本情况对其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概括其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内容与形式发展的原因。通过对1987年-2020年奥林匹克日北京开展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分
篮球运动是场上的五名队员相互协助、相互配合的运动,需要场上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位置发挥出作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除了持球队员外,其他人如何有效打出个人位置上的优势就决定了比赛的胜负,无球移动不但能为自己和队友创造机会还能拉开空间并且打乱对方防守阵型。这其中外线队员的无球移动是团队取得胜利的关键。本文以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的优秀外线队员为例,就优秀外线队员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的临场表现和特征为研究对象
2019年篮球世界杯,中国男篮最终以两胜三负,小组赛未能出现的结果结束比赛。中国男篮在最近的世界大赛中状态一直低迷,没有获得出色的成绩,此次比赛,也被国人寄予厚望,也是姚明主席在实行一系列改革后的检验,但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面对波兰,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被逆转翻盘,彻底打破了小组赛出线的希望。在观看比赛时,发现中国男篮在进攻方面总是不尽如人意,在团队配合上显得比较生疏,面对对方强大的防守压迫时,处
研究目的:钢架雪车作为我国新兴的冬季项目之一,虽然起步较晚但成绩提升得很快,有希望在北京冬奥会上创造优异的成绩。钢架雪车作为一项危险性较大的项目,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较高,而运动损伤作为运动员在训练与竞赛中的一支巨大阻力,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成绩。目前国内对于钢架雪车的研究很少,且没有关于伤病情况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我国钢架雪车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可能引起运动
随着现代篮球的发展,职业篮球的技战术水平都在不断提升,一个良好的边线球战术不仅能帮助球队进行稳定的发挥,还能够在关键时刻决定比赛的走向,帮助球队获得胜利。研究篮球比赛中关键时刻的边线球战术布置和执行情况,在理论上可以更加细化和丰富篮球战术和教学训练理论体系,在实践上可以提升我国篮球队关键回合的把控能力。本文以CBA球队北京首钢对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研究北京首钢队在2019-2020赛季比赛最后两分
中国小篮球联赛是中国篮协发起的一项篮球工程,其以小篮球大梦想、普及联赛、扩大中国篮球人口基数为创办初衷;以培养孩子们的篮球兴趣为主要目的。与其他的联赛不同的是,小篮球崇尚的是淡化锦标主义,是一项公益性的联赛。正所谓“篮球即教育”,小篮球联赛强调小球员的参与和兴趣的培养,将体育精神及篮球兴趣的培养融入在比赛整个过程中。现阶段我国小篮球联赛正处于发展初期,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各种问题和漏洞,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