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水分亏缺响应关系及耐盐性试验分析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nisru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就黑龙港流域绿豆生长水分亏缺响应关系及绿豆耐盐性进行了研究。结合生产实际,大田试验分别在不同生育阶段进行了80%和60%灌水量水分亏缺处理。用土壤含水量下限控制。根据FAO-56推荐的标准作物系数,参考绿豆生理生长特性,各生育阶段分别为:初始生长期、快速发育期、生育中期、成熟期。试验设置10个处理,每个处理三次重复,试验从6月5日开始至9月2日结束共历时90天。盆栽试验设计灌水量和NaCl浓度两个因素,用对照(CK)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控制。灌水量设置2个水平,NaCl浓度设置6个水平。试验设置12个处理,每个处理三次重复,试验从5月4日开始至8月2日结束共历时91天。论文以绿豆水分生产函数和耐盐性研究为核心,探索了不同生育时期亏水对绿豆的耗水规律影响以及绿豆自身生长、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了不同水盐胁迫下绿豆响应规律,得到如下结论:(1)在绿豆生长发育的各阶段,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均会对绿豆株高、茎粗和叶片面积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对绿豆的产量造成影响。生育中期是绿豆生长水分最敏感时期。这一阶段水分亏缺会对产量,植株长势产生很大影响,生育中期复水会很大程度上缓解前期因为水分亏缺导致的植株生长不良问题,对植株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补偿效应。(2)全生育时期都灌水CK处理的产量最高,但其水分利用效率反而较低,其他不灌水处理,绿豆产量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水分利用效率却不同程度的上升。(3)0~80cm的土壤水分能被绿豆有效利用,生育中后期在进行灌溉时绿豆最大计划湿润层可选为80cm。(4)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绿豆植株会表现出保守的生长方式,呈现出对逆境的响应,同时浓度逐渐递增的盐分胁迫会加速植株衰老速率,迫使绿豆提前进入成熟期。(5)绿豆能通过调节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缓解植株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当绿豆受NaCl浓度<60 mmol/L的盐分胁迫时,随着盐分胁迫作用的增强,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从而耗散因叶面积减小导致的过剩光能,避免盐分胁迫对植株造成大的伤害。但是叶绿素调节能力有限,超出一定的盐分耐受范围之后绿豆生育周期缩短,水分利用效率下降,产量降低。(6)通过回归分析法分析实际观测资料和模型计算,研究各阶段亏水对产量的影响,得出了绿豆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系数,建立了绿豆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缺水敏感指数表明:绿豆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是生育中期。
其他文献
伴随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社会市场经济随之发生较大变化,人们逐渐将国有企业发展作为关注重点。结合当前情况发现,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仍然存在较多管理问题,从而出现报
<正>~~
配电网故障定位根据故障指示器上报信息来判断故障区段,主站需高效处理上报的大量故障信息来判断故障位置,因此需要算法来迅速准确地处理故障信息。鉴于人工鱼群算法具备较好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的程度及用药障碍的原因,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方法:采用发放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胰岛素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调查。结
以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为核心,利用边界交互式学习,对其展开研究与探讨。首先指出影响产业集群边界交互式学习的因素主要包括知识存量、合作意愿、信任程度、吸收能力以及竞争
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为了能够使企业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外部资金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很多研究表明,我国资本市场中存在大量对股权融资的偏好现象,所以与之对应的股权融资成本问题也成为研究的焦点问题。自从我国开始发展市场经济以来,更多的企业会计稳健性水平相较于初期而言变得越来越高,而这直接带来的利好消息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对于市场中的投资者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有效并且及时地反应被
陆地碳循环模型是估计和预测不同尺度碳收支分布格局和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随着陆地碳循环模型的发展,其类型越来越多样,机理越来越复杂,在应用时往往难以选择。对此,国际上开展了多次陆地碳循环模型对比计划,一些研究机构针对陆地碳循环模型的对比发布了相关软件工具,陆地碳循环模型的对比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但陆地碳循环模型的对比方案在公平公开性、可重现性和可重用性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以陆地
本文利用HS6分位商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出口贸易增长的三元边际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以量取胜"依然是拉动出口增长的主要模式,但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是建设宜居城市、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和保障。城市林业作为城市资
碳化硅纤维增强SiC陶瓷基复合材料(SiC_f/SiC ceramic composites)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高温、应力作用下非脆性断裂失效等优异性能,是新一代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重要候选材料。然而,在航空发动机燃气环境中,SiC陶瓷基体会与水蒸气及氧气反应生成挥发性的Si(OH)_4,在气流的快速冲刷下会导致SiC_f/SiC复合材料的严重退化甚至是失效。为解决该问题,目前普遍采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