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对焦化废水中苯并[a]芘的去除工艺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ubiao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化行业促使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给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其中以焦化废水的污染最为严重。焦化厂在炼焦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毒性大的有机废水。这些焦化废水经不同方法处理后,除部分可回用于熄焦等工艺过程外,仍然有大量不达标的废水向环境排放。这种还有大量有机污染物的废水超标排放不仅会使周围的水体、水生物、农作物等产生很大危害,通过食物链也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如废水中的含氮化合物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油、氰化物等可抑制鱼类生存;酚类化合物会使蛋白质变性;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可致癌和致突变。苯并[a]芘作为一种化学三致物,具有难降解难去除的特性,存在于焦化废水中,排放到环境中会给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目前,去除COD、氨氮等的方法已经成熟,去除效果也较好,但是对于高毒性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如苯并[a]芘的去除效果不好,而且成本较高,不能满足对工业废水的治理和达标排放的需要。因此,如何去除焦化废水中的苯并[a]芘,以达到排放标准是工业污水处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三种自制活性炭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及对苯并[a]芘吸附能力的比较,选出性能较优的活性炭。并用此种活性炭对交换化废水原水中的苯并[a]芘进行吸附,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两种方式从温度、pH、投放量和吸附时间四个方面探究可以使焦化废水中的苯并[a]芘吸附量达到最大。结果表明:(1)通过比较三种材料活性炭的物理表征及对亚甲基蓝、碘和苯并[a]芘的吸附性能的特征,确定出农副产品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最强,因此将农副产品活性炭作为本实验的吸附材料;(2)静态吸附试验中,采用4g活性炭,在20℃下,pH为9时对250mL焦化废水原水吸附50分钟,去除率可达66.67%,并且重复实验操作一次,即32kg/吨水,对焦化废水中的苯并[a]芘的去除率可达到98.3%;(3)动态吸附实验中,采用4g活性炭,在20℃下,pH为9时,水流速不小于1.84mL/min,去除率可达到77%。重复实验操作一次,即32kg/吨水,焦化废水中的苯并[a]芘去除率可达到98.8%。投放量和流速存在y=0.26x+0.8,R~2=0.9657的线性关系,说明投放量为x时,流速不大于y时,去除率会达到最高。随着投放量的增加,流速的值也会随着适当增大,如果流速增加过大的话可能是活性炭与焦化废水接触的时间不充分而影响的苯并[a]芘的去除率;(4)为了使焦化废水水中的苯并[a]芘去除率可达到最高,并且使活性炭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最好采用动态吸附法对焦化废水水中的苯并[a]芘进行吸附。
其他文献
<正>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大契机。也为广西医学人才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机
<正>江苏宁富食品有限公司是原江苏阜宁肉联厂改制后成立的股份制企业,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主要从事畜禽加工及肉制品深加工。公司产品包括酱卤
教师倾听与学生表达相辅相成,只有在教师的倾听中学生的表达才真正有了意义,学生才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倾听不仅仅是教师职责所在,更是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不但要倾听
<正>在我国,胆囊胆固醇结石病(简称:胆石病)的发病率在近10年内上升较快,特别是经济发达、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2011年至2012年间上海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其在人群中发
目的:探讨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及其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总结2008~2015年收治的2658例流行性感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月、10~12月两个时间段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儿童
理解材料的构-效关系是功能材料领域的永恒话题,在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中亦是如此。因此可以看到如X射线衍射、中子衍射、核磁共振、X射线电子能谱等结构表征手段被应用于锂
在全人类都在关注文化多样性保护的今天,当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的时候,土家族所在的武陵地区也在寻求文化与经济的契合点,就土家族所处
散见于报刊、日记、档案的原始材料,映射出民国中后期武汉都市社会的大众心态。寻常百姓与城市贫民由于受商业氛围浸染,产生了浓厚的财富崇拜心理与印象整饰激情,人们精明世
未来20年,中国将呈现出人口老龄化与高速城镇化两大发展趋势.这将深刻的影响我国房地产业的未来发展.来在此前景下,中国的房地产业应审时度势、趋利避害,确保自身持续健康发
“真正的科学,比现实以及我们想象中出现过的那些可能,都要有趣、丰富得多。”提到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1856-1943)这个名字,想必大多数人不会陌生,这位科技界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