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陶粒的生物转笼去除低浓度氨氮的效果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2365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水环境治理已初见成效。开发低成本、高效、灵活、管理方便的处理设备是当今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的热点之一。本次研究针对低浓度废水治理,采用材料加工复合生物处理理论,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中间镂空(厚1cm/2cm/4cm),用于填充填料的笼式转盘,以期为行业提供一种新的低浓度氨氮治理设备。转笼盘面由2mm不锈钢加工制作,圆孔直径2mm,净间距2mm,开孔比约为40%,水槽由PP板加工制作,未装调料前测得单槽容积为49.6L。经过大量的试验,得出结果如下:
  ①通过理化试验,测得纳米陶粒的密度和孔隙率分别为1.90kg/m3和50.6%;纳米陶粒在pH=7,反应温度为25℃条件下,纳米陶粒可吸附氨氮和磷,不能吸附葡萄糖,吸附容量分别为1.52mgNH3-N/g和1.14mgP/g;从二者的吸附等温线发现约4h达到次高峰,随后吸附曲线变得平缓,单位吸附量增长不明显;同时,对吸附剂投加量单一变量而言,随着初始氨氮浓度的增加,单位吸附量呈斜直线上升;对氨氮初始浓度单一变量而言,纳米陶粒单位吸附量与投加量呈线性关系。
  ②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纳米陶粒吸附氨氮和磷的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等温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理论;纳米陶粒对氨氮和磷的解吸略有不同,氨氮解析率在30%左右,说明其吸附作用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磷的解析在40%~50%间,说明离子交换作用和物理吸附作用大致相当;在氯化铵初始浓度为100mg/L、磷初始浓度为20mg/L时,解析率明显偏高,说明纳米陶粒吸附作用在较高浓度时,物理吸附占优。
  ③利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吸附氨氮和磷,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所得到的吸附量与实测值高度接近,其R2N≥0.9408和R2P≥0.9600,说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加准确地纳米陶粒对氨氮和磷的吸附动力学机制和影响其吸附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化学吸附;利用颗粒内扩散方程对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氨氮和磷吸附过程大体一致,分为快速吸附阶段(2h内)和扩散阶段。
  ④装置在低温条件下启动,持续观察34天。前22d氨氮去除率出现较大波动,后10d趋于平稳,氨氮去除率在70%附近;在24d以后,COD去除率在70%附近,可初步判定启动成功。根据实验结果,综合认为装填纳米陶粒的D(厚)=2cm转笼去除效果相对稳定;混装纳米陶粒和普通陶粒的D(厚)=2cm转笼里两种填料挂膜效果均良好。
  ⑤通过运行参数单因子实验,发现装填纳米陶粒的D(厚)=2cm转笼,在HRT=8h,D(厚)=2cm,转速n=2r/min,淹没度为50%条件下,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
  ⑥取运行参数HRT=4h,淹没度50%,利用填料型生物转笼装置模拟生活污水、低浓度氨氮废水、劣Ⅴ类三种水体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装填纳米陶粒的D(厚)=2cm转笼对三种水体氨氮的降解效果略优于装填普通陶粒的D(厚)=2cm转笼,优于装填纳米陶粒的D(厚)=1cm转笼;氨氮去除率在70%附近。
  ⑦以生物转盘理论为基础,建立基于纳米陶粒的生物转笼动力学模型公式,发现氨氮和COD的降解呈一级反应。氨氮初始浓度37mg/L~48mg/L,模拟出水浓度10.27mg/L~12.33mg/L,实测8.2mg/L~13.4mg/L;氨氮初始浓度为11.3mg/L~14.3mg/L,模拟出水浓度3.21mg/L~4.15mg/L,实测2.31mg/L~2.68mg/L。模型模拟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钢结构建筑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生产效率高、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等特点。梁柱连接是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中承担传递内力的重要作用,其节点性能将直接影响整体结构的安全可靠性能。本文基于装配式连接节点设计理念,提出一种新型方钢管柱-H型钢梁装配式梁柱外环板高强螺栓连接节点,采用试验研究、有限元数值分析和理论分析方法相结合,深入研究和分析了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
钢筋锈蚀是影响海洋环境混凝土耐久性能评估以及服役寿命预测的关键问题,目前世界范围内针对钢筋锈蚀机理以及相关监测手段开展了大量研究。然而,大部分监测设备都是基于均匀锈蚀的基本假定,无法准确描述混凝土内钢筋锈蚀的损伤类型、程度以及位置,进而无法有效评估预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劣化程度。本文揭示了钢筋锈蚀诱导的电磁场场变响应机理,对此进行了理论计算与计算机模拟分析,提出并验证了利用钢筋锈蚀诱导铁磁介质磁
随着我国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山区公路桥梁逐渐增多,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成为主跨100~250m内的主导桥型,但在长期实践中却发现存在自重荷载大、跨中下挠、根部腹板开裂等病害。为此,挖空桥墩根部梁腹形成的梁拱组合刚构桥构造在大跨度桥梁中得到更多关注。本文在调研既有梁拱组合连续刚构桥梁设计参数、综述此类桥型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了梁拱组合体系的演化过程,探究梁拱组合刚构体系桥梁的合理构造,提出新型
拉索结构现广泛应用于斜拉桥、输电线等各类工程,但其作为柔性结构,易在外部激励下产生大幅振动,对于多索结构而言,相邻拉索之间会产生“同步”及“异步”振动,导致拉索出现碰撞等问题,对原有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因此拉索结构非线性振动问题仍是当前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为研究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对拉索幅频特性及相频特性的研究,但其主要针对于某一组特定参数,未深入研究参数差异对拉索结构相频特性的
学位
对于索承重的结构,索的振动问题带来的危害极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就拉索振动相位来讲,各索若处在同步振动状态(同相),即拉索的惯性力方向一致时。拉索对锚固结构的作用力瞬间增大数倍,从而造成锚固结构严重受损;若各索处在异步振动状态(异相),则极易引起邻索间的碰撞,导致索结构的使用寿命大大缩减。因此文章从理论出发,重点讨论拉索在受到外部干扰时瞬时相频特性。通过改变参数,对不同形式的拉索进行研究。
学位
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交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公用工程设施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桥梁作为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各种使用性能往往容易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以沿海地区大跨径桥梁受到强风影响尤为严重。  东南沿海地处亚热带地区,毗邻太平洋西岸,往往在每年7-8月份遭受到来自西太平洋的多次台风侵袭。东南沿海各城市常年受到不同强度大小的台风影响,对桥
桁式组合拱桥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桥型,兼有梁桥与拱桥的受力特性。在上弦杆合适位置处设置断缝,使全桥杆件受力趋于均匀,配合爬杆架设施工,解决了小设备建大桥的问题,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快速推广。由于连接构件刚度较弱且在车辆反复荷载作用下,桥体产生大量裂缝,危及桥梁安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桁式组合拱桥列入危桥行列,不得不进行拆除。目前国内对桁式组合拱的拆除技术研究很少,为此,本文依托贵州省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