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靠叙述者与隐含作者——论《洛丽塔》的修辞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y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丽塔》最早于1955年在巴黎的奥林匹亚书局出版,如今已成为当代文学经典之作。尽管小说引起了评论界极大的关注,但却未能使《洛丽塔》彻底摆脱狼藉名声。 《洛丽塔》遭到社会谴责主要是由于其模糊的道德观,或者说作者的道德立场欠分明。评论家大多谴责纳博科夫极端主义的审美思想,完全忽略了道德。叙述者被赋予太多自我辩护的修辞权利。文本似乎吁求惩罚、判罪,却又颠覆着读者的判断能力,结果将读者置于一个两难境地。笔者认为,分析叙述者的修辞是澄清作者立场的重要途径,而纳博科夫貌似模糊的道德观也可由此而变得清晰。 本论文以韦恩·布斯的小说修辞理论为依据,分析《洛丽塔》不可靠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修辞策略。布斯的修辞并非指向作家为语言表达生动形象而采用的修辞手段,而指向作品如何同读者交流,作者如何使读者对小说虚构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发生兴趣,并如何从道德上影响读者。 不可靠叙述者、隐含作者、距离和结构反讽是本论文的核心概念。在《洛丽塔》中,隐含作者控制不可靠叙述者的修辞,来获取距离和结构反讽的修辞效果,论文结尾点明小说的真正主题。 本文对不可靠叙述者的修辞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视点、话语、双重叙述者和受述者的转换。不可靠叙述者的修辞几乎成功地免除其罪行,其修辞同时也形成了隐含作者、不可靠叙述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以及结构反讽。在此过程中,读者始终主动参与到故事当中,亲身体验到主人公“亨伯特”所体验到的一切,最终认识到人性的脆弱。一旦取得了这种修辞效果,作者的立场便不言而喻。因此,纳博科夫的审美思想并未排除道德观念的存在,相反,其道德观正暗含在其修辞之中。
其他文献
今年12月12日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西安事变八十周年纪念日,人们自然会想起事变的核心人物张学良,探索至今仍若明若暗的有关事变的奥秘.rn张学良为什么要发动西安
期刊
编辑同志:rn有路就有车,有车就要停,要停就得有地方,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现在许多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把这个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取而代之的是用行政手段严管重罚,他们的理由
编辑同志:rn前些天,我顺利通过道路行驶考试,等待交管所核发驾驶证了.在第二天,我驾驶机动车上路行驶,结果被交警拦下,说我无证驾驶,并要对我进行处罚.而我则认为自己考试合
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进行的长征,堪称是一件震古烁今的世界性重大军事历史事件.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评价长征在世界军事史的定位时精辟指出:“长征是
期刊
编辑同志:rn小林是某中学的学生.前不久,王某驾车来学校办事,将车辆直接开进了校园里.办完事离开时刚好是放学时间,人比较多,王某不慎将小林撞伤.当地公安交警部门接到报警后
期刊
开四轮拖拉机出身的李厚志,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入赘”涿州市,与妻子一道,干起了废旧物资回收的生意,而且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间,他曾驾驶、拥有过北京130、小东风“多利卡
摩托车与汽车一样都属于机动车,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体.在我国很多交通尚不发达的地方,它们为那里的人们,提供着出行与物流的方便.
方知美梦乃虚幻rn8月8日晚,秦靓丽发现张总去重庆市涪陵区缴纳手术费就再也没有回宾馆.她给他打手机,总是打不通.次日,还是不见张总归来.她到豪华套房察看,发现张总所有的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