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球供应链的产业集群优势的制度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in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群和供应链治理是提升地区或产业竞争力的两种重要途径,其竞争优势直接表现为集群或供应链内各行为主体的持续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是由竞争性的产权制度安排所推动的。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以信息与“符号”概念作为连接点,将信息、知识、制度、文化等一系列概念连接在一起,对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的各种相同和不同的特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发现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的创新系统在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 文章始终坚持:个人才是创新的基本单位,任何创新思想归根到底产生自某一特定的头脑,因此个人知识的增进是至关重要的。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制度及规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节约知识转换成本、或增加收入的预期(提供求知的动力)。文章的第一、二章在提出“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和“学习理性”(个人知识内生性地成长)假设的前提下,对信息与符号的经济学意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建立了一个关于个人知识扩展的数学模型(A=F(A_i,R,C)).,并提出这样的观点:信息转换成本(学习成本)的下降,将大大促进个人知识的增长。降低信息转换成本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将信息(或知识)编码化或符号化。将各种分散的、复杂的或不可言传的信息进行编码,整合为某种简单的、易识别的符号,并将这些符号串联起来,形成某种结构化的知识或制度系统,可以大大节约信息转换成本。编码提高了知识的集成度、系统性和结构性,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因而可以节约信息的转换成本。 第三章重点研究了引入供应链治理条件下的企业组织结构与规模演变的特点,并提出:企业的组织结构与规模的演变是由编码化知识系统的演化所决定的。任何企业(或其它行为主体),只要能善用和不断创新自己的组织模式,就能在所在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上扩展其核心竞争力。 第四章列举并分析了供应链的五种竞争优势。第五章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及其制度源泉,并提出这样的观点: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直接表现为集群的持续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是由竞争性的产权安排所推动的。本地专业型的知识体系及较低的知识转换成本是确保集群成长的重要条件。镶嵌在基于信任的本地文化背景上的网络关系是集群形成的更深层的原因。集聚与集聚的形成条件相互促进,组成了一个不断增强(遵循路径依赖法则)的演化系统。 第六章从四个方面(信息转换系统、竞争与创新机制、灵活生产系统及网络与文化条件)对产业集群与供应链治理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七章将上述研究引入全球生产系统,分析了组建全球供应链的动力和障碍,分析了将全球供应链与产业集群结合在一起所能形成的竞争优势。最后指出,要创造和维持地区持续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优化地域环境,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参与或创建全球供应链的月终联盟,分享全球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其他文献
爱伦·坡曾是美国最受争议的作家之一。一百余年来,他的名声在文学界戏剧性的沉浮起落,但是现在他已经是公认的世界著名作家之一,和福克纳、海明威等人齐名。对坡的研究现在已经
产品造型开展的方法,已经渐渐从功能取向变为心理需求取向,而从其中意象的设计思想体现了人性最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因此,本论文运用意象的观点思想探讨产品造型设计的模式,推演出
<正>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影响儿童智力及体格发育等身心健康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发病率高达2%[1]。最近几年来逐渐引起临床医师和家
城市化与农业产业化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二者互为发展条件,相互促进,农业产业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城市化对农业产业化也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对于农业产业化与城市化
普遍管辖原则(the principle of universal jurisdiction)是国际法规定的一项专门适用于对国际犯罪行使管辖权的重要原则。它是国际法根据罪行危及世界和平与安全、危害全人类
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主体经济,创新是其本质特征,知识创新为其根本动力。而创新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创新知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的任务在教
为研究不同雪被厚度小叶章种群分株生长的数量特征,试验采用人工堆雪(雪被厚度0、20、50和100 cm)和单位面积取样的方法对三江平原小叶章密度和高度的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
目的:比较早期与中期介入康复治疗护理模式对手外伤患者术后手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96例手外伤患者按术后介入康复治疗时间分为A组52例和B组44例,A组为早期(术后1~3个月)介入
目的 :比较甘草根总黄酮与其精制部分和不纯部分、甘草根总黄酮与甘草叶总黄酮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和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 :毛细管法观察凝血时间 ;电刺激法观察血栓形成时间
我国许多城市在发展基础教育过程中,由于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制约,未能使所有的中小学同步发展。一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最终这些学校被戴上“薄弱学校”的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