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缩比点燃式天然气发动机性能优化策略研究及数值模拟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qi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大量增长,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都引起了人们的重点关注,能源短缺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迫使人们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来寻找一个可替代的清洁能源来作为内燃机的替代燃料,摆脱对原油的依赖。天然气便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内燃机替代能源,它与汽油、柴油这些传统统内燃机燃料相比具有氢碳比高,燃烧热值高等优点,但由于其火焰传播慢,热效率低等缺点,导致其多年来并未受到市场的青睐。人们对天然气发动机的研究还大多停留在柴油机或汽油机的改造与调参,并未从其物理化学性质,内燃机设计参数和运行参数综合考虑其各个变量的规律,为天然气发动机的节能减排工作留下很多的挖掘空间。为弥补上述对天然气发动机研究的不足,本研究采用试验结合CFD多维模型仿真的方法从三种不同的策略改进缸内天然气的燃烧速度,并对天然气发动机燃烧、排放性能进行了综合性研究,提升热效率,增加节能减排的潜力。首先对一台稀燃天然气发动机进行了改造,在原有的天然气供给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套供气系统,用于除天然气外的其他气体的掺混,并按照试验规范对发动机开展了不同转速,不同负荷和两种不同燃料和掺混的稳态试验,测量并计算了各个工况的燃烧特征参数和排放性能,得到了不同纯度天然气、不同掺氢分数,不同二氧化碳分数的发动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差异的原因和影响。然后,对不同组分天然气混合气一维层流火焰进行了模拟,通过层流火焰结构的分析,层流火焰速度的计算,影响层流火焰速度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基元反应的敏感性提取,探究了CO2稀释、H2掺混以及天然气中甲烷和乙烷、丙烷、正丁烷比例不同对层流火焰速度的影响。此外,建立了包括详细的进气口和排气口的三维(3D)全尺寸燃烧室,并使用三维建模技术对原始燃烧室进行了设计和调整,对不同的燃烧室,双火花塞点火模式进行了仿真模拟。最后对本文所用的三种提高燃烧速度策略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选择了双火花塞点火的燃烧方式,并针对其Nox排放,分别模拟了4种不同EGR比的工况,以EGR限制燃烧放热率,平衡NOx排放和燃油经济性。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与经过提纯的液态甲烷气(LMG)相比,液化天然气(LNG)的燃烧速度较快,但差异都出现在小负荷工况,随转速和负荷提升,燃烧速度间的差异越来越小。由于LNG纯度问题在大负荷下发动机会由于爆震推迟点火提前角,降低热效率。在排放方面,由于LNG燃烧速度较快,燃烧温度较高,NOx排放水平略高于LMG,并且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加大。HC方面LNG和LMG没有明显差异,LNG在某些工况下HC排放稍大于LMG。(2)掺氢可以大大增加天然气发动机的混合气的燃烧速度,随着氢气体积分数的增加,50%燃烧曲轴角提前,10%-90%燃烧持续期缩短,有效热效率上升,NOx排放提升迅速,而HC排放量随氢气体积分数的增加而下降。燃烧混合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的增加减缓了燃烧速度,也使得发动机NOx排放大大降低。(3)在甲烷、乙烷、丙烷和正丁烷四种烷烃中,相同外部条件下,乙烷的层流火焰速度最高,甲烷的层流火焰速度最低,丙烷和正丁烷的层流火焰速度相差很小。当甲烷分别和乙烷、丙烷和正丁烷掺混时,随着甲烷摩尔分数的降低,乙烷对混合气的层流火焰速度提升最为明显。并且在甲烷-乙烷混合气中,在乙烷摩尔分数小于40%时,层流火焰速度提升最为显著,并且其斜率随乙烷摩尔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在大于40%时,层流火焰速度随乙烷摩尔分数接近线性增长。(4)甲烷中掺混氢气可以增加反应中的自由基,增加反应温度从而提高层流火焰速度,甲烷中掺混二氧化碳降低了反应的速度,抑制了R31反应的进行,降低了反应中自由基的浓度,从而降低了层流火焰的速度。(5)加氢、改造燃烧室和双火花塞模式都能有效的提高气缸内天然气混合气的燃烧速率,提高热效率,其中加氢方式提高了点火到10%的持续期、50%燃烧曲轴角位置,而改造燃烧室增加缸内湍流强度对中期火焰传播速度有更大影响,加氢方式具有最高的指示热效率,但也有最高的NOx排放量。总的来说双火花塞点火模式参数调节方便,易于控制。使用双火花塞配合EGR的优化燃烧策略可以在提高燃烧速度的情况下有效降低NOx排放。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比了解决天然气提高燃烧速度的多种方式,深入研究了天然气中不同组分对其燃烧速度的影响机理,并对比了三种方式,提出了双火花塞配合EGR的改进策略。为深入理解发动机热功转换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式,为天然气发动机提出了一条高效、清洁的升级优化路线以及应对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提供了指导方向,并为天然气快速燃烧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技术指导与数据支撑。
其他文献
驾驶员在处理紧急避撞工况时,由于其自身局限性容易出现反应滞后、错误判断、错误操作,进而引发交通事故。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可以提高驾驶员的感知与决策能力,其中汽车主动避撞系统(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CAS)作为驾驶自动化技术的重要补充,其在解决由驾驶员局限性引起的行驶安全问题具有巨大潜力。然而,当前CAS技术主要面向纵向、中低速避撞工况,针对转向避撞方式,其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电子器件小型化趋势的发展,需要具有同样尺寸的器件帮助将聚集的热量散发出去;同时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人们在迫切寻找低成本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法。有机分子尺度的热电材料可以同时满足这两种需求,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论文围绕有机分子尺度材料为研究对象,展开了热电输运机理、热电性质和性能调控的研究。对于有机分子器件,我们研究了分子器件中电极与中间分子的接触方式、耦合变化以及桥接原子替换、电极的掺杂和
随着微光机电和生物微流控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具有衍射、减反、疏水或微流控功能的微结构玻璃元器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无机非晶玻璃材料相对于聚合物在光透性、热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有着天然优势,然而,其固有硬脆性和高软化温度也增大了其微结构去除加工与热成型难度。对于球面、非球面和光顺自由曲面玻璃透镜,目前主流的制造方式为精密模压成型;相对于传统去除加工技术,模压技术在玻璃材料利用率、加工精
晶体管问世以来,集成电路一直按照摩尔定律飞速发展。集成电路技术也将引领新时代的科技潮流。在未来几十年中,科学技术将进一步朝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以及量子计算等高科技方向持续发展。毫无疑问,新一代集成电路将是这些新兴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后摩尔时代的到来,当晶体管的尺寸缩小到纳米尺度,由量子效应带来发热、功耗等物理学问题,使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减速,从而影响了整个科技行业进步。因此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FRP)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等优异的力学性能,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载人航天、轨道交通和其他海陆空载体等众多领域的结构设计。详细研究复合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行为,如:失效准则、破坏模式、吸能机理等,对指导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提高结构的吸能特性和碰撞安全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对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吸能结构在冲击载
核聚变能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未来能源,开发合适的聚变反应堆材料是聚变能源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金属钨(W)由于具有高熔点、良好的导热性、高物理溅射阈值等优良特性,被视为未来核聚变反应装置中最有可能全面应用的面向等离子体材料(PFM)。在高能中子(14.1Me V)辐照下,W材料中除产生大量的辐照缺陷外,还会产生嬗变元素,如铼(Re)、锇(Os)、钽(Ta)、铪(Hf),其中Re是主要嬗变产物,在辐照下会
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长,引起了系列社会问题,如能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由于汽车车身质量约占整车重量的30%-40%,采用轻质材料进行车身轻量化是降低能耗的重要途径和研究趋势。近年来,碳纤维增强树脂基(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比强度/刚度、易于成型、耐腐蚀和碰撞吸能特性,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汽车车身结构。然而,与传统金属材料相比,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