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点除法器的设计与性能改进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hu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点运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实时图形、多媒体应用处理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等多个领域,许多数字信号处理算法使用浮点运算时,每秒需要执行数百万次计算,如此严苛的要求推动电路设计向更快速、更精确、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因此对浮点运算的研究尤为重要。传统的浮点运算处理对单精度浮点数和双精度浮点数研究较多,但是这些高精度的处理单元面积和功耗也相应很高,对于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低功耗设计而言,高精度的浮点运算单元不仅消耗更多的资源,而且影响其运行速率。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融合式对数转换器的半精度浮点除法器。该除法器的尾数处理部分运用了对数转换的思想,通过对数转换可将复杂的尾数除法运算转变为减法运算。在对数转换的基础上提出了除法器硬件实现的三种架构,分析比较三种架构的面积、延时和周期,最终确定运用融合对数转换器来实现除法器。在融合式对数转换器的设计过程中,本文首先分别设计了对数转换器和反对数转换器,然后通过分析对数函数和反对数函数的函数特性,利用二者的数学相似性创造性地提出了二者融合的硬件结构,即在对数转换器的基础上添加微弱的硬件资源,使得融合结构可以同时实现对数转换和反对数转换两个功能。该设计使得硬件可以复用,从而达到了节省资源的目的。在设计出融合结构后,本文从部分和整体两方面入手,分别对融合式对数转换器结构和半精度浮点除法器整体进行了性能分析。对于融合式对数转换器,在SMIC.18工艺下,对数转换器可以以14%的单元面积和6%的延迟为代价实现反对数功能。对于半精度浮点除法器整体,与Xilinx内置的半精度浮点数除法器IP核相比,其主频提高了接近一倍,查找表减少了25%,触发器减少了56%。
其他文献
椭圆是现实世界最常见的形状之一,因此椭圆检测算法是现代计算机视觉应用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椭圆检测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细胞检测,工件检测,交通标志检测,机器人平台对象跟踪等领域。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提出一种能够高效准确地检测小椭圆,扁椭圆,嵌套椭圆的算法。现有椭圆检测方法分为传统椭圆检测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椭圆检测方法。传统方法以椭圆边缘点为核心进行椭圆检测,但是小椭圆的像素比较少,属于不同嵌套椭
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CMOS图像传感器以及图像采集系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CMOS图像传感器正朝着高分辨率、高帧率以及高动态范围的方向发展。其中,高动态范围图像将多张曝光时间不同的图像信息通过算法合成为一张高动态的图像,使得获取的图像可以保留更多的细节信息,所以研究高动态范围的图像获取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使用FPGA芯片作为核心控制器向CMOS图像传感器发送时序控制信号来控
医学知识库在现代生物医学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大数据时代可以从知识库中发掘出更多隐含知识,服务于智慧医疗等领域。特别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传统模式的新药研发、治疗模式已陷入瓶颈期,从海量生物医学文献中识别相关实体,并利用深度学习、关系抽取、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构建各实体和关系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知识库,能够辅助药物研究员进行新药研发,疾病机理研究和防治策略等,对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具有现实的实用意义,其中高
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紧缺,很多早期病变很难被发现。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HPV疫苗是一种很好的预防手段,但是,HPV疫苗多在实验环境使用,且价格昂贵。现阶段宫颈癌筛查主要依靠人工阅片,但是宫颈细胞形态复杂造成专业人员稀缺,检测过程特别容易产生假阳性与假阴性的误诊,对阅片师的专业素养和工作强度均提出了很高要求。宫颈细胞的数量与尺寸可以作为宫颈癌检测的辅助手段,流式细胞术是标准的细胞检测手段
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增强与大规模有监督图像和视频公共数据集的出现,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的各个领域(如语义分割、分类识别和目标检测等)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基于视频的人体动作识别也随之取得了高速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在智能监控还是在人机交互、医疗诊断等方面,基于视频的人体动作识别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与潜在的经济价值。然而,由于人体动作复杂、背景环境嘈杂、摄像机视角多变等因素,人体动作识别算法的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电磁频谱战的概念就被提出,如今经过五十年的发展,美国已研制出多种高功率电磁武器。前门耦合作为高功率电磁武器主要的毁伤途径,对于前端系统具有极大的威胁。由于天线本身就是接收并放大电磁信号的器件,因此避免高功率电磁能量通过前门耦合的途径进入系统内相对来说较为困难。随着现代电子信息系统对于电磁信号的灵敏度以及精度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这些系统对于电磁能量的易感性,非常容易受到高能电磁
背景:支架材料与生物因子在不同条件下复合培养对软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是组织工程材料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动态环境下透明质酸与国产多孔钽复合对大鼠软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分5组培养:A组单纯细胞静态培养;B组接种于国产钽片上静态培养;C组接种于国产钽片上,加入含透明质酸的培养基,静态培养;D组接种于国产钽片上,置于动态转瓶中(双向交替正反转,旋转角度为40°,40 r
航空科研领域的实力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典型代表。我国十分重视航空科研工作,也积极推动航天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升级。航空领域的科研项目具有投入大、周期长和风险高等特性。航空科研院所亟需一个能契合需求的线上航空科研项目平台,从而用来减少人工成本,降低科研风险。本平台的设计与开发遵循了软件工程的相关思想,依次完成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以及系统测试等工作。系统开发之前,分析了当
深度学习的日趋进步,使得计算视觉的发展也不断突破。目标识别也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提升效率的研究中,算法层面和硬件加速层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然而对于前端图像获取处理部分的关注都比较少。通常来说图像传感器和图像信号处理(Image Signal Processing,ISP)系统是所有摄影设备中最耗能的组件,这部分的优化也能在整体上产生裨益。并且实际上机器视觉识别算法的准确度与图像的感知
近年来,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无线设备被部署在人们的生活空间中。无线感知技术利用广泛分布的无线信号,通过分析目标对无线信号产生的影响,对目标的身份、手势、动作等状态进行识别。得益于大量的无线设备,无线感知技术的部署成本很低,同时还有着不受光照影响、安全性高以及不侵犯人类隐私等优点,可以为众多智能应用提供极大的便利,因此无线感知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尽管有着诸多优点,但是无线感知技术目前仍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