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对农村贫困地区脱贫成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减少绝对贫困人口,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环境。然而,随着农村生产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寻求更好发展,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农田撂荒阻碍农业发展,造成农村空心化现象。农村空心化对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产生了一定影响。一方面贫困户进城务工有利于拓宽贫困人口的收入来源,改善贫困家庭经济状况;另一方面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失,造成贫困地区农业发展主体的缺失,对精准扶贫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围绕农村空心化对精准扶贫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立足于江西省抚州市QN镇实地调查,从四个方面展开了研究: 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本文立足于微观视角,以QN镇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农村空心化对精准扶贫的具体影响,进而提出有益的对策建议。 其次,全面梳理了农村空心化和精准扶贫相关概念及理论,界定好农村空心化和精准扶贫的概念内容,阐述相关理论,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 再次,立足于QN镇实地调研状况概述了基本情况和精准扶贫状况,研究分析了QN镇农村空心化对精准扶贫的影响。其影响主要集中于消极影响:一是农村空心化对精准识别产生的影响,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最关键的一环。由于农村空心化影响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外出务工,人口流动性较大,一方面农户参与度不足,造成精准识别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留守人员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参与监督能力,造成精准识别不准。二是农村空心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农村青壮年流入城市,造成农村生产建设劳动力缺失,不利于农业发展。同时,留下老弱病残的留守贫困人员,导致农村农田撂荒,土地资源被严重浪费,也阻碍农村农业发展。三是农村空心化对精准扶贫实施的影响,农村空心化使得农村劳动力流失,造成精准扶贫人力资源匮乏,过度依赖于“输血式”扶贫模式,弱化了“造血式”扶贫模式,脱贫缺乏内生动力。同时农村空心化也弱化了精准扶贫的执行环境。四是农村空心化弱化了脱贫的组织主体,村“两委”组织是精准扶贫真正落地的组织主体,农村人力资源流失,村“两委”组织力量较弱,使得精准扶贫政策出现“走样”问题。五是农村空心化加大精准扶贫帮扶压力,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缺失,使得贫困户家庭结构呈现老弱病残模式,他们在生活上缺乏照料,儿童教育上缺乏引导,进而造成很多困难,这一定程度上需要帮扶干部加大力量解决,加重了精准扶贫的帮扶压力。 最后,针对农村空心化对精准扶贫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一是首先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进一步提升精准扶贫脱贫主体自身能力,一方面积极挖掘农村地方特色人才,他们本身对地方情况比较了解,并且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要积极挖掘培育,使得他们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为贫困户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贫困户本身素质不高,加强教育资源投入,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他们自身发展能力。二是建立多元主体扶贫格局,精准扶贫靠政府单一主体是不能完成精准扶贫任务,这需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爱心人士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才能将脱贫攻坚工作做好。四是农村空心化阻碍农村农业的发展,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经济,如加强土地流转,奠定产业化发展基础;发展区位优势产品,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组建农业合作社;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地区脱贫致富。五是综合治理农村地理空间空心化问题,优化精准扶贫实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