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蛋白喷涂液流变学参数对其可喷性的影响

来源 :天津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iumph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JCZDJC34100)“大豆蛋白喷涂液流变学特性及其喷涂雾化规律的研究”的支持下,主要研究不同配方的大豆蛋白喷涂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及可喷性,并对喷涂参数对喷雾情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的内容与如下:1)为了分析蔬菜复合纸的喷涂效果,研究了大豆蛋白喷涂液在不同的蛋白液浓度及喷涂条件下雾化角的变化与雾化整体形貌。首先通过高速摄像机采集喷涂图像,其次利用MATLAB图像处理功能计算雾化角,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分析大豆蛋白浓度及喷涂条件对雾化角的影响。当液压大气压小时,喷涂雾化效果较差;随着气压的增大,雾化效果逐渐变好。单因素中浓度和气压对大豆蛋白喷涂液的雾化角有显著影响,并通过分析软件得到了雾化角与喷涂工艺参数和浓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得到的最佳的喷涂条件:大豆蛋白浓度11.13%,气压0.2MPa,液压0.164MPa,此时的雾化角可达到81.4690°。2)在大豆蛋白喷涂液组分对流变学特性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大豆蛋白喷涂液的剪切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逐渐下降,表现出非牛顿特性,即剪切稀化现象。从样品稳态流变学特性拟合的Herschel-Bulkley’s模型参数值可以看出,稠度系数是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表明黏度也越大;流动指数均小于1,说明29组大豆蛋白液均具有非牛顿流体性质。方差分析表明,大豆蛋白浓度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对储能模量的影响显著(P<0.05);大豆蛋白浓度、大豆蛋白×甘油、大豆蛋白2、聚羧酸盐2对损耗角正切的影响显著(P<0.05)。并得到稠度系数、流动指数、储能模量和损耗角正切值关于大豆蛋白喷涂液各组分的回归模型,为以后制备不同配比的喷涂液的性能做参考。3)温度从20℃升高到80℃左右的过程中,大豆蛋白为20g、30g、40g、50g 4种浓度的大豆蛋白喷涂液在相同温度下,大豆蛋白浓度越大喷涂液的表观粘度越大,当温度逐渐升至80℃,大豆蛋白在此过程中变性,使各浓度下大豆蛋白喷涂液粘度下降并达到最小值。四种浓度的大豆蛋白喷涂液储存模量<损耗模量,说明此段温度变化期间大豆蛋白喷涂液的黏性性质强于弹性性质。4)大豆蛋白喷涂液是大豆分离蛋白和添加剂复合的大分子聚合物,内部结构不易保持稳定,储存时间对其表观粘度的影响没有规律性。但是保存时间越长,喷涂液中的介质越不容易维持其悬浮状态,使溶液发生沉淀现象,影响其喷涂效果。因此,应该根据不同浓度、不同性质的大豆蛋白喷涂液把握合理的储存时间进行喷涂,以免影响喷涂液流经喷嘴时的稳定性。大豆蛋白为20g的大豆蛋白喷涂液较30g、40g两种浓度的大豆蛋白喷涂液内部结构不稳定。
其他文献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区域性、流域性的污染愈加严重,大面积、大范围的污染公害事件时有发生,世界各国逐渐意识到单一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不足以预测、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在这个禅宗文化盛行的今天,道教作为众多教会之一,对中国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是一大礼仪之邦,道教的理念为我国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形成,提供一定依
<正> 陈奎元同志在《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一文中提出:“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要反对两种迷信、两种教条主义。”具体地说,就是要反对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
<正>初当记者,从未想过性别,在职业规划中也从未把性别作为一个因素,只是单纯的喜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位官员曾很认真地问我:中国女记者真的成为半边天了?我顿了顿说:或许
目的:人体摄入三餐后,甘油三酯水平需要8-12小时才能恢复到空腹状态,故人体大部分时间处于餐后状态。因而空腹测定的血脂并不能完全反映人体生理状态,餐后血脂的测定越来越受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态势下,本文简要论述地铁报发挥自身优势的思路,提出紧盯"聚众化"的地铁族、充分挖掘"碎片时间"价值、以权威信息打造"私人订制"的观点,以期赢得年轻受众,
电厂热工过程多数属于多容、多变量、大惯性、大滞后和参数缓变的系统,对这一类系统采用常规的控制方法,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聚类控制(简称聚类
黄曲霉毒素B1 (aflaxtion B1, AFB1)是由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和产毒的黄曲霉(A. flavus)分泌的一种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常污染干果、花
当今,我国城市规划事业在城市加速发展的促动下,面临着全球化与地域化的两极互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在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地域特征的急速同化,这使得城市中蕴含着
2004年起,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仅次于美国。原油消费量及石油进口量的不断增加,大量进口石油,势必对我国能源安全造成威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以实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