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前中医淋病的历史及其内服方的发展

来源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g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宋之前中医淋病的历史及其内服方的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淋病所具有的症状是选药配方的主要依据;并且淋病分类的变化和淋病理论的发展对其内服方的组方变化也有影响。中医淋病是一类古老的疾病,其以排尿困难及尿液异常为主要症状。根据尿液异常情况的不同,又有不同的分类,如血淋、石淋等。在唐代中期之后,《诸病源候论》(成书于公元610年)的分类方法逐渐成为标准。在淋病发病机制的解释方面,以藏府学说和以经脉学说为主线的理论体系渐渐占了主流。前者与内服方的使用关系密切,而后者则与针灸疗法密切相关。到了公元7世纪一般认为诸淋病的主因是“肾虚膀胱热”。另外,对各类不同淋的具体发病机制也有详细的论述。此时淋病的疾病理论已初步成熟针对淋病的内服治法,最早的记载出现于《五十二病方》。但由于年代久远,其组方的方法和意义都很难确考。淋病内服方发展到东汉,其组方方面已出现了一些新因素。如《武威汉代医简》治诸瘁方中出现的补益药物。之后随着本草学的发展,治法原则在组方中的体现,以及淋病症状及分类对组方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淋闭内服方在组方方面有了初步的突破。到了隋唐时期,由于单方用药的发展、淋病内服方自身的继承与变化以及藏府理论的影响等原因,淋病内服方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格局,并且“通利”、“清热”的治法原则也得以确立。这一时期淋病内服方的组方受医学理论和疾病理论的影响较大,如在淋病内服方中使用清解肺热来达到治疗淋病的效果,就是基于肺具有通调水道的功能。以上这些因素最终使宋之前淋病内服方在组方变化方面达到了一个较高的高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D2(n DR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DNA甲基化水平与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发病的关系。n 方法:对自2017年1月至6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
目的:探讨齐墩果酸(O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模型中抗氧化抗凋亡的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实验一:14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和SAH+20 mg/kg OA组3
近代有机化学思想史是研究和揭示近代有机化学思想发展的规律,它既包括有机化学概念和理论方面的史实陈述,义包括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演变,按照重火实验现象的发现和重大理论成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特别是 INTERNET 的日益发展,使得信息的发布和传输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为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但是数字化的信息在发布和传送过程中是极
美国皮博迪集团的煤炭销售公司4月3日宣布,它已加入一个国际动力煤销售网,以增加其煤炭销售。利用国际煤炭交易网,皮博迪集团可以向用户提供一种风险管理工具以及在物料成本控制
楚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周时期是楚文化的鼎盛期,而青铜器是楚文化六大支柱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本文从科技考古的角度出发,在分区思想的指导下,使用主量成分分
脑连接组学是将脑内神经细胞结构模式抽象成一个高度复杂的脑网络,而癫痫正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网络疾病之一,其中,即使局灶性癫痫也已被证实存在广泛的脑网络改变。目前随着脑连
199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下简称“杰青基金”),并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实施管理。从1994年设立至2016年的23年间,杰青基金共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