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获得高效超排效果为主要目的,研究发情周期对小鼠超排的影响,探索处于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动物的卵巢发育机制,明确卵泡刺激素受体(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 receptor,FSHR)、黄体生成素受体(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LH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胰岛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receptor,IGF-ⅠR)在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小鼠卵巢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规律,以掌握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胰岛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对小鼠卵泡发育的调控作用,将其应用于超排可对超排效果起到辅助促进作用。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根据试验需要调整超排起始时间和超排小鼠排卵、受精及胚胎发育的时程,以满足研究工作者对不同成熟阶段卵母细胞、不同发育阶段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的需求。1.选用雌性昆明系小鼠,采用阴门状态观察、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制作的方法判断小鼠发情周期阶段,并采用卵巢组织切片法观察小鼠发情周期卵泡发育动态。在此基础上,对处于不同发情周期阶段的小鼠进行超排处理,追踪超排后卵泡发育情况和胚胎回收结果,确定超排开始的适宜发情周期阶段。结果表明,小鼠发情周期中,其阴门状态、阴道脱落细胞种类及卵泡发育动态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处于发情前期小鼠的超排效果优于其他3组。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FSHR、LHR、EGFR、IGF-ⅠR于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小鼠卵巢中的分布与表达规律。选取处于间情期和发情期的小鼠,根据体重对其进行EGF溶液的腹腔注射并超排配种,注射浓度分别为0ng/g、5ng/g、10ng/g、20ng/g。追踪超排后的卵泡发育状况和胚胎回收结果。结果表明,FSH、LH主要作用于有腔卵泡,EGF、IGF-Ⅰ主要作用于腔前卵泡。浓度为5ng/g、10ng/g、20ng/g的EGF腹腔注射对间情期和发情前期小鼠的卵巢发育及超排效果均有促进作用。3.对处于发情前期的昆白系小鼠进行超排,分别以12:00、16:00、20:00为起始时间注射PMSG,明确其排卵、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时程。结果表明,以16:00组为起始时间超排小鼠,其排卵、受精和胚胎发育时程相对稳定,规律性最为显著,超排效果较为理想。以20:00为起始时间超排小鼠,排卵及胚胎各阶段发育的时间相对16:00推后3~4个小时,胚胎发育规律较为稳定。以12:00为起始时间超排小鼠,其排卵及胚胎各阶段发育的时间相对于16:00提前3~4个小时,但胚胎发育规律的稳定性较其他两组不理想。综上所述,阴门状态观察法与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法均可用于小鼠发情周期阶段的判断,而发情前期小鼠超排效果最佳。生长因子EGF、IGF-Ⅰ对腔前卵泡的发育起主导作用,而促性腺激素FSH、LH主要调控有腔卵泡的发育。于不同始时间超排小鼠,其排卵、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时程呈明显的规律性,这为小鼠胚胎工程的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