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8通道聚合物分散液晶可变光衰减器阵列关键技术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ei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的应用,平衡系统中的信号能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可变光衰减器就是实现这种功能的关键器件,它在光纤传输线路中可以将光信号按用户的要求进行预期定量的衰减,用以保护接收端的功能。目前普遍使用的可变光衰减器在成本、响应速度、可靠性和小型化、集成化等方面尚存在不足,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光通信网络的要求。在DWDM系统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光衰减器以及集成化的光衰减器阵列来替换现有产品已经是一个明显的研究发展趋势,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高性能、低成本、小型化的新型可变光衰减器阵列的研制得到学界及产业界的极大关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调制出了满足制作可变光衰减的要求的聚合物分散液晶材料。通过改变预聚物与稀释剂的配比、光引发剂含量、固化温度、液晶浓度、薄膜厚度、紫外光强等一系列工艺条件,制备了一系列的聚合物分散液晶膜,并对制得材料相分离形貌和电光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最佳的工艺参数。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满足制作可变光衰减的要求的透明导电薄膜,文章对溅射功率、溅射时间和氩气流量、本底真空度等工艺条件对成膜的影响做了详细讨论。在细小的光纤端面及侧面溅射ITO透明导电薄膜,来作为光通路上调控PDLC材料的透明导电电极,技术上难度大,还没有先例报道。设计和制作了两种集成八通道聚合物分散液晶可变光衰减器原型器件,详细介绍了这两种衰减器阵列的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制作工艺流程,并对器件进行了相关测试,为聚合物液晶可变光衰减器阵列的实用化在理论上和技术上创造条件。硅基衬底的原型器件将光纤对接耦合结构与液晶材料衰减功能单元合并为一体,在(100)硅基底上通过湿法定向腐蚀制作自对准光纤定位槽阵列和电极引线,作为光衰减器光通路所需的光纤对接结构,这种衰减器结构在国内外尚未见有报道,它可以使器件更加易于集成,容易实现器件的多阵列化及小型化、低成本和低能耗。测试结果表明,在1550nm工作波长条件下,整个器件插入损耗最佳值为5.27dB,衰减范围为5.27dB-18dB,回波损耗为37dB,驱动电压范围2.9Vrms-21.9Vrms,串扰大于50dB。树脂衬底的原型器件是采用准直光纤阵列和液晶盒组合方式,通过对液晶盒内的ITO透明导电电极施加电场控制聚合物分散液晶材料,来实现光衰减功能,它具有成本低、组装方便、工艺简单、可随时更换液晶盒衰减单元的优点。测试结果表明,在1550nm工作波长条件下,器件插入损耗最佳值为3.98dB,衰减范围为3.98dB-19.4dB,回波损耗为40dB,驱动电压范围2Vrms-21Vrms,通道间光串扰大于50dB。我们设计和制作的两种衰减器阵列是采用聚合物分散液晶材料技术与微机械加工技术相结合,利用聚合物液晶在不同电场强度下引起光的散射效应的变化,来实现对光路能量的可控连续衰减功能,无需偏振片,不需对液晶材料进行特殊的取向处理,与传统光衰减器相比,容易实现器件的多阵列化及小型化、低成本和低能耗,而与其它MEMS微结构型光衰减器相比,工艺较为简单。
其他文献
半导体激光器泵浦的可见光上转换激光器的研究对光电子器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掺杂稀土离子的PWG是一种具重要意义的发光上转换材料,它从红外到紫外波长范围内具有极高的
皖江示范区采取了一系列早期开拓性的探索,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改革效果较为显著。除供给侧改革所致承接速度趋于减缓、体制机制问题外,皖江示范区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内在
责任保险由于其较强的社会属性,在维护公共安全,参与社会风险管理,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社会管理功能.我国现阶段责任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未能充分
本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系统研究了实际超晶格中的隧穿输运现象。力图以理论的紧束缚双带模型的结论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工具,通过构造各种实际超晶格模型,来研究解析理
40Gbit/s光通信的兴起带来了归零(RZ)码技术的研究热潮。利用无啁啾或低啁啾的光脉冲序列外加数据调制是产生高质量光学RZ码的一种可靠方案,其关键是获得一个稳定性良好的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各项工程均获得了非常快速的提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一般是城市的地下建设工程,一般由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管线配套设置及其他附属设备组成,包含了
成都市物价局监督检查分局在7月1日组成两个检查组,对火车北站、火车南站周边的公话、公厕、停车收费等服务价格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发现有57家公话代办点存在遮挡记时显示屏
层次化设计方法是人们广泛接受的硬件电路设计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动作细化是系统层次化刻画方法的核心操作,目前已发展成为众所周知的自顶向下的系统设计技术。这种技术以分
量子力学中的时间问题和隐失场的物理性质问题,是两个重要而又相互关联的基础理论问题,前者涉及到如何理解和控制量子器件的极限运行速度,后者涉及如何利用隐失波的物理特性进行
自由电子激光(FEL)具有波长连续可调、可设计等新颖特性和高效率、高光束质量等潜在能力,在科学、国防、医学和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FEL振荡器中的光腔是整个装置的